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文化革命以前,在五台山楼观谷的左侧,有座蜚声中外的寺庙,名叫太平兴国寺。太平兴国寺原为宋沙门睿谏结庐之处。后因睿谏得到北朝宁王与夫人及北汉主刘继元的资助而募工修建,以寺侧有泉名曰鹿泉,故名鹿泉寺。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五日,“宋太宗讨平晋地,师乃躬诣行宫(即太原平晋寺——引者)请见,上问台山兴建之由,师奏对称旨,又蒙恩赐甚厚,寻赐额太平兴国之寺”(《广清凉传·释睿谏》卷下)。太平兴国寺内有正殿三间,内供“  相似文献   
62.
为了解决道的知与不知和言与不言的矛盾,庄子提出"不知之知"的"真知"观和"不言之言"的"大言"论.他以道知和道言关系为中心,从认识论和语言哲学的角度回答了道的有无、隐显、道物关系等本体论问题,阐释了认识的起源、本质、界限、作用、真妄及语言表达等认识论问题,指出了知、言、道关系的人生实践意义,并最终把知与言解释为道的存在.  相似文献   
63.
苏杭 《现代哲学》2023,(1):128-135
道之不可言说是庄老体道经验的共同特质。相较于老子研究界的丰硕成果,近年对庄子相关问题的讨论未见进展。其实,《齐物论》的讨论语境是高度分化的“言谓世界”。在这一语境中,一方面,日常语言所承载的是个体之“是”,一切以名言证“道”的努力终将失败;另一方面,《齐物论》亦承认有“道言”。作为《庄子》所特有的言说技艺,曼衍之言作为不断从“此”转为“彼”的化中之言,实质是“物化”在言谓世界中的现身。  相似文献   
64.
65.
《学海》2017,(3):160-166
作为当代儒学理论建构系统的典范之一,道论诠释学以"道"为核心,在创造性地综合儒道佛的基础上以"存在三态论"重构了中国哲学的古典存在论,阐明了与这样一种"道"之存在论密切相关、相互支援并且具有一定方法论特征的道之"诠释学"。这种道论诠释学蕴含着诸多富有独特意味和创造精神的理论特征与思想价值:以"诠释学"这一理论框架重新整合、安置了中国哲学的存在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以"存在三态论"这一思想建构有机地综合了中国哲学与文化领域儒道佛三大思想系统,厘清了它们之间的互动可能与相应关系;高度重视社会历史生活总体视域下的意义诠释与生存实践活动,具有明确的实践哲学特征;适当地提升了语言在中国哲学中的存在论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