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71.
儒学哲学化是近代以来的新概念,但其所指称的内涵则可上溯到《中庸》、《易传》,而以宋明理学为高峰。哲学化是古代儒学持存自身和培养儒者的一个通道,但随着儒者在现代的缺失,加之儒学转入哲学史的研究范式,儒学进一步哲学化的条件不复存在。不过,当代人借助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尤其是对道德秩序和自我价值的重估,以外王哲学化的方式再次转入成儒之路,此可视为未来儒学哲学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72.
《学海》2019,(1)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可有多途,其中之一是构建儒家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发展儒家哲学、儒家伦理学、儒家教育学、儒家政治学、儒家经济学、儒家法理学、儒家社会学、儒家民族学、儒家心理学、儒家国际关系学等等。此为儒学当代发展之内在需要,亦为中国人文与社会科学发展之内在需要,而儒学恰有此能力。若能成其功,则对人类探索更为普遍、更具解释力的人文与社会科学体系有重要助益。  相似文献   
473.
本文认为仁孝观是孔孟儒学的重要内容。它强调孝为仁的根本和实质 ,而仁则为孝的直接与具体的体现。孔孟还把治病救命的医学知识也包涵在其仁孝观念中 ,这对后人是一个重要的启迪。宋代诸儒在创立理学的过程中阐扬、发挥孔孟仁孝观 ,并援医入儒 ,出现了明显的重医倾向。宋儒这一学术倾向在封建社会后期产生广泛的影响 ,其进步意义尽管值得肯定 ,但同时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474.
475.
陶金 《孔子研究》2020,(3):61-67
整体回顾儒学在古代日本的传播情况可知,儒学在日本的早期传播史可分为初传期、拓展期与转型期三个历史时段。以儒学在古代日本的国家和地方教育体系中的传播情况为主要考察对象,亦可发现中国儒学在日本最初的国家教育体系创立、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即可从政治性、文化性、宗教性三个角度剖析中国儒学在古代日本传播的典型性特征及其现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76.
本文以中国近代山东济南教区将军庙天主堂修院为例,讨论异质宗教融合问题。明朝中后期,天主教耶稣会于济南开教,并藉经院哲学与儒学在哲学属性、本原等级次序及超验性天论三方面的同质化,施以士大夫阶层为主的学术传教策略,"中国礼仪之争"爆发后,济南教区转由天主教方济各会接任牧职,并在济南府老城将军庙街购置土地建区牧养。通过分析方济各会在将军庙天主堂修院的建置选址及规划布局中秉承礼制苛规之史,探讨其是为传教士藉基督教神哲学辩证法论证基督教与儒学互融的客观物质载体,旨为异质宗教融合论的认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77.
由安徽大学儒学研究中心、香港孔教学院、安庆市皖江文化研究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儒学与儒教关系学术研讨会,在安庆举行。会议收到论文40多篇。来自中国北京、上海、天津、山东、陕西、福建、江西、河  相似文献   
478.
葛洪虽然生活在玄学盛行的两晋之交,但他所处的地域及家学、师承都倾向于汉代儒学.受此影响,葛洪的学问也具有明显的汉学倾向.正因为这样,葛洪与玄学的关系显得比较复杂.一方面,他对玄谈所引起的任诞世风提出严厉的批判,对老庄之学的不合世务屡有非议.但与此同时,他也崇尚以人物品评为主的汉末清议;在构建神仙道教理论的过程中,也吸收借鉴了玄学关于本末、有无、养生等问题的理论精华.弄清这些问题,对于了解以葛洪为代表的魏晋神仙道教思想与汉末儒学、魏晋玄学的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79.
孔子诞辰2545周年纪念与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4.10.5——10.8于北京隆重举行,世界五大洲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和社会贤达,近千人出席了庆祝大会,200余人参加了学术研讨会。学者在认真回顾、总结既往的基础上,围绕“21世纪儒学瞻望”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研究的发展,并充分展示出儒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