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祭祀源于先民在生产力低下情况下对自然不可抗力的神化和膜拜。所以,它的存在首先是对神灵的认同。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政治、观念的变动,对神灵的态度在春秋时期发生了重大转折——由对神的盲目敬仰到人的主体自觉。孔子的神灵观充满着理性的否定意味,但对祭祀却又极其重视和坚持。前者当然可以解释为时代的影响,但对二者之间的矛盾却只能用孔子重整家族和社会秩序的现实主义目的需求才能解释得通。  相似文献   
32.
孔子非常注重道德教育,仁爱、礼义和诚信构成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以"仁"为道德情感和道德原则、以"礼"为道德行为规范、以"信"为现实世界中的道德人格,从而形成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他丰富而系统的德育思想,深刻影响了我国道德教育的发展,是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历史资源,对现代教育颇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3.
孔子与《易》是有密切关系的,抛开《史记》和帛书的记载不言,仅就《论语》中两条最直接的材料来看确实如此。"加我数年……"当为孔子五十之前所说。五十之前,孔子也曾学《易》,而孔子认为知天命之年尤需学《易》。"不占而已"表明孔子解《易》以德,判定吉凶不需要占筮,而是取决于人的德性。孔子以"生生之德性"解《易》,以"道德必然性"解"天命",通过揭去《周易》的神秘外衣,发掘并发展其天人之学,将隐微难言的性与天道托诸于显著的人道德性,发展出天人合一的德性学说。  相似文献   
34.
在当今时代,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命题已经被公认为全球伦理的黄金律令.然而,我们认为,这个命题就其否定的意义而言,是利己主义的;就其肯定的意义而言,又体现为权力意志,因而根本不适宜成为全球伦理的黄金律令.  相似文献   
35.
2000多年来,历代学者致力于老子研究,留下了丰厚成果。本文对此予以简要梳理。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德经》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2000多年来,历代学者致力于老子研究,留下了丰厚成果。  相似文献   
36.
儒家认为人的道德行为建立在心性修养的基础上,心性修养是由道德认知到道德践行的不可或缺的连接环节或桥梁。先秦儒家孔孟荀和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为儒家心性修养论奠立了思想理论基础。汉唐儒家学者继承、传播和维护了传统儒家的心性修养论。宋明儒家学者将儒家心性修养论发展得更为理论化、精致化。探讨儒家心性修养论,在批判其历史和阶级局限性的同时,吸收和借鉴其有价值的、合理的因素,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是时代发展提出的任务。  相似文献   
37.
<正>孔子所创立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大作用。它向人类提供了为学、为政、为人、为道的许多基本理念,不但在中国、而且在东亚、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共鸣。在孔子诞辰2565周年前夕,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儒学社团和专家学者齐聚儒家圣地曲阜,举行第二届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隆重纪念儒学创立者孔子,认真学习与领会习近平总书记2013  相似文献   
38.
一 先秦时期由孔子创立、孟子弘扬的儒家,不太涉及“公平”、“平等”这类权利观念。《论语·季氏篇》有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按,孔子这段话,是就季氏已占有鲁国二分之一的领土,还想伐取属于鲁国辅臣的颛臾的一小块土地而提出的批评。  相似文献   
39.
韦长安 《天风》2018,(9):42-42
我们常说,沉默是金,雄辩是银。孔子说:"慎言其余,则寡尤。"意思是说,言语要恰到好处,不可多说,多则不免有失。沉默不等于无言,它只是一种酝酿、等候的过程。"大器晚成,大音希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是沉默之后的结果。这句话来自于一则故事:战国时,楚庄王继位三年,没有发布一条法令。左司马问他:"一只大鸟落在山丘上,三年来不飞不叫,沉默无声,为何?"楚庄王回答:"三年不展翅,是要使翅膀长大;沉默无声,是要观察、思考与准备。虽不飞,飞必冲天;虽不鸣,鸣必惊人!"果然,之后第二年,楚庄王听政,发布了九条法令,废除了十项措施,处死了五个贪官,选拔了六个进士。于是国家昌盛,天下归服。  相似文献   
40.
在《论语》中,孔子通过自身的生命实践及切己的体察和观照来勉人向"学",具有生命历史感的孔子肯定了"文"的价值,把"学文"作为人终其一生的人生实践。"文"作为成全人的生命的真实的礼乐文化全体,在"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春秋时代已经失去了人的心性根基,不能上达天命而被形式化了,已经失去提升人性、开发人的价值和意义的力量。孔子秉承尧、舜、禹、周公及文武之德,试图基于人心性的根基去构建宏大的整体"文"境域。这为现代社会个体的心性修为和社会整体文化环境的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