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圣迹图》版本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 ,研究孔子的专书中涉及《圣迹图》版本研究的几乎没有 ,且为之介绍的专文也难得一见。《圣迹图》有绘本、石刻本、木刻本三种类型 ,乃为画家及刻梓者出自以垂永久之思 ,以求望图而知所考据 ,入室如见其人之感受。从中国版画史的角度来看 ,《圣迹图》中孔子形象 ,为后人运用想像力 ,揣摩当时的情景 ,选取孔子生平事迹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难忘情节创造出来的。本文就传世的各种版本及内容作一些考证及探讨。  相似文献   
22.
《孔丛子》六卷当出自“汉魏孔氏家学” ,其前三卷记孔子、子思言行 ,可能是辑先秦孔氏遗文。《孔丛子·记义》篇载有一大段孔子对《诗》的评论 ,其与上博简《孔子诗论》有着内在的关系 ,可以将它们视为同一个体系而相互参释和补充。《孔丛子》“诗论”与上博简《诗论》都反映了先秦儒家早期说诗的风格和内容 ,而与汉代形成的《诗序》传统不同。《孔丛子》“诗论”对朱熹的《诗经集传》有一定影响 ,在从汉代诗学向宋代诗学的转变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关于孔子忠恕思想的界说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忠恕思想是孔子道德学说的核心内容 ,但学界对它所作的界说有分歧 ,不规范 ,而且现行的理解不符合孔子的原意。这必然会影响全球化时代这一重要思想在国际文化思想领域的广泛传播和竞争能力 ,应该加以辨正。在给这个思想下定义时 ,要注意到“忠恕”一词实际上表示因忠而恕的意思 ,而不是“忠”和“恕”的并列。  相似文献   
24.
王光松 《现代哲学》2012,(6):117-121
在儒学史上,孔子"有德无位"是一富有张力的触及孔门存在根基的思想史事件,朱熹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在传统朱子学中一直未受到重视。本文研究表明,朱熹对孔子"有德无位"事件的解释主要是在其《中庸》学中完成的,有意义、性质与原因三个解释向度,这些解释为朱熹选择理想实现途径以及确立生存角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5.
<正>2011年9月27日至29日,第四届世界儒学大会在位于孔子故里曲阜的中国孔子研究院召开。世界儒学大会由中国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省文化厅、中国孔子基金会、国际儒学联合会、济宁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孔子研究院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26.
房伟 《孔子研究》2012,(1):127-128
<正>2011年7月13日,海峡两岸"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台北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台湾中华孔孟学会和台湾中国孔学会联合主办。本次学术研讨会是山东省举办的"孔子故里.好客山东"台湾行活动内容之一,来  相似文献   
27.
本刊稿约     
《孔子研究》2012,(2):129
<正>(200—300字)、关键词(3—5个)。四、本刊不负责来稿所涉版权问题(如图、表、引文等),请作者事先取得原作者或出版者同意。  相似文献   
28.
冯晨 《孔子研究》2012,(1):34-41
孔子天命思想与仁的思想有内在的联系。天命具有崇高性和权威性,仁具有德性的生发力。天命是仁的超越的、外在的表现方式;仁是人之为人的内在的生命之源。因此,在形式上,孔子畏天命是因为天命具有道德的至上性,而在本质上,天命对人之成德所具有的促动作用是因为仁的内在动力。因此,孔子敬畏天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实现内在仁德要求时所产生的紧迫感。  相似文献   
29.
从理论承继角度看,荀子的礼学直接源于孔孟学说的分歧。孔子主张"仁礼并重",人们常用"仁内礼外"来概述二者之间的关系,而孟子则把为学的工夫化约为"求放心"、"简约",背弃了孔子依礼言仁的传统,对人文世界建构过程中的客观性维度缺少关注。荀子宗主孔子,批评和重新理解孟子的"性善论"、"法先王",提出"性恶论"、"法后王",以申张自己的礼学。  相似文献   
30.
董铁柱 《孔子研究》2012,(5):119-126
苏格拉底在《小西皮雅斯》篇中对说谎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他认为主动说谎的人比非主动说谎的人优秀,这是因为他在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中个人自身的原则比社会习俗更重要。从苏格拉底的角度出发来分析《论语》中孔子主张"父子互隐"的原因,可以发现孔子对于个人在道德判断中的重要性有着极大的肯定,由此可知"父子互隐"和"为仁由己"也有着紧密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