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上博简《孔子诗论》评析《诗.兔爰》篇"不奉时"之语,晁福林先生认为应理解为是对于此诗不遵奉"天命(时命)"的批评。而《兔爰》篇以默求容的处世态度与孔子强调"邦无道免于刑戮"的全身远害的时命观相合,所以简文"不奉时"仍应释为"不逢时",表明孔子对诗人处世态度的赞同。  相似文献   
112.
王郡玲 《管子学刊》2008,(3):114-116
孔子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两千多年来,他和他所创立的思想学说,对我国的教育教学、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它的现代管理价值等方面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13.
王光松 《现代哲学》2006,(6):99-104
哲人的多种面相是其政治哲学之所以复杂的深层原因,该文以孔子与《论语》中四类人的关系为线索,通过分析孔子对四类人的看法以及自己与他们的关系定位,旨在呈现孔子在其中所表现出来的多重面相,并由此进而把握孔子式哲人与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4.
《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孟子.告子下》均有关于“色”和“礼”的论述。《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两者相同,有讨论“色”(情、欲)和“礼”(外在规范)关系的问题意识,也有“礼”来自于情欲,是对情欲之调节或引导的表述,《孟子.告子下》则不讨论这些问题。对情欲和礼之关系的认识,《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的思想倾向更接近《荀子》。用诗来改变人的情性之观念,《孔子诗论》和《毛诗序》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15.
孔子忠恕思想的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忠恕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但对其内涵的界定有所分歧。本文从训诂文献出发,认为"忠"恕"是在"克己"上统一起来的实现"仁"的心理换位原则。对于"忠"恕"的关系,本文认为"忠"恕"并非是积极和消极的并列关系,也并非是"因忠而恕"的因果关系,相反,"恕"在外延上涵盖"忠",应该是"忠"的心理前提。  相似文献   
116.
表面上看来,孔子宗教观具有模糊性和复杂性,交织着理性和非理性、去魅和蒙昧等多种令人费解的矛盾因素。然而,若能用中庸之道去洞察,孔子的宗教观又变得那么明晰而睿智。就其本质而言,孔子宗教观旨在实现人生的意义和庄严。为此,孔子一方面削弱天命的力量,将人从当时神权的普遍束缚中解放出来;将外加于人的他律转化为内在于人心的自觉。另一方面,他又通过"生养死祭"的"孝道"将社会伦理神圣化,使人在自觉践行神圣伦理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这样,在"神圣"光环的照耀下,人生不仅具有了现实意义,而且也获得了终极的关切;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在这种温情脉脉中趋于和谐。  相似文献   
117.
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先秦儒家对忧患意识的形成和强化起到了积极作用。理清忧患意识的源头,以及忧患意识与民族精神之关系,有助于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18.
人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比较全面地提出了素质教育思想。《论语》正是孔子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诸方面总结孔子的素质教育思想,以利于深刻地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19.
王德成 《管子学刊》2007,(1):125-126
《孔子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孔门弟子的思想言行.今本《孔子家语》作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附有王肃序和《后续》.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引三国魏王肃注《孔子家语》所附汉孔安国后序说:"《孔子家语》者,皆当时公卿士大夫及七十二弟子之所咨访交相对问言语也.  相似文献   
120.
孔子与孟子以周朝礼乐制度为社会理想,以道德自律、道德教化为改造社会的手段,而缺乏对社会现实及人性现实的冷峻的思考,从而被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不为现实政治所接纳。但救世济民这种根源于儒家思想深层的理念,必然要求后来的儒者强化儒学的现实性与在政治实践中的可操作性。荀子“法后王”就是对儒学发展要求的一个切实的回应。从这个意义上讲,“后王”毫无疑义地指“当今之王”或“近世之王”,亦即那些在急剧变化的时代中变法自强的帝王,荀子探索出了儒学与政治的契合点,并由此开辟了通向政治实践的巷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