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45篇
  36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齐鲁大地,海岱之间,古道众多,但据严耕望先生考证有东西两条重要之南北交通线,现代考古发现也证实了此观点。春秋末发源于鲁的儒学在战国时期兴盛于齐,既而在西汉成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显学。这一过程背后有很多因素,本文仅从儒学传播的地理途径——齐鲁古道入手,以孔子、孟子来往于齐鲁两地的行迹为中心,将史籍文献、历代地理变迁之大势以及迄今所存之历史遗迹等线索汇集一起,阐释齐鲁古道在鲁学北渐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82.
在20世纪初西方文化危机期间,卫礼贤极大地推动了西方对于孔子和儒学的积极评价:他大量译介中国经典,在德国起到了拓荒的作用;他的灵活阐释,拓展了儒学的接受群体;他的中国立场,让西方封闭的话语场内多了他者的声音。卫礼贤复活作为道德宗师的孔子形象,彰显儒家对道德责任的坚守,令人信服地从西方视角确证了传统儒学的现代价值。他的跨界阐释让他得以克服专业局限,为上世纪初的中西文化对话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3.
黄函 《美与时代》2021,(3):20-22
冯纪忠先生是公认的建筑大家,他所设计的方塔园在我国属于先驱式里程碑意义的园林,也是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碰撞的成功探索。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该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一直是个难题。文章通过对方塔园设计的分析与研究,揭示了冯纪忠先生如何将东方传统文化与精神以现代主义的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84.
单渭祥 《天风》2021,(1):32-34
[前言]宗教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是社会的一支巨大力量。宗教和谐是多年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切的一件大事,也是与宗教本身健康相关的大问题。宗教和谐包括宗教与社会、宗教与不同宗教之间的和谐以及同一宗教内不同教派或不同群体之间的和谐。全球伦理和宗教对话的倡导者孔汉思(Hans K(u|)ng)曾说:没有宗教间的和平,就没有国家间的和平。同理,没有宗教内部的和谐就不太可能会有真正的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5.
冯晨 《孔子研究》2012,(1):34-41
孔子天命思想与仁的思想有内在的联系。天命具有崇高性和权威性,仁具有德性的生发力。天命是仁的超越的、外在的表现方式;仁是人之为人的内在的生命之源。因此,在形式上,孔子畏天命是因为天命具有道德的至上性,而在本质上,天命对人之成德所具有的促动作用是因为仁的内在动力。因此,孔子敬畏天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实现内在仁德要求时所产生的紧迫感。  相似文献   
186.
在生理水平的血管壁切应力属于优性因子,能促进血管重建,抑制内皮细胞凋亡,调节内皮细胞分泌功能,使内皮细胞形态产生适应性变化;而显著升高或降低的血管壁切应力则属于非优因子,导致高血压恶性循环发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血栓形成。实现切应力非优向优转化的重要途径是降低高血压和选择性阻断切应力对基因表达的调节  相似文献   
187.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主体的儒家伦理,已经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德"或"母德",这是在长达2000多年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经过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儒家思想,董仲舒提出"抑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立了儒家在中国社会的统治地位。经过以后历代的兼收并蓄和对立融合,发展成为儒、道、佛融合一体的宋明理学,近代中国社会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性发展,促使人们对儒家伦理思想进行时代的反思。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思想为东西方道德观的比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88.
子张之儒,韩非列为儒家八派之首。然而,孔子批评“师也过”(《论语·先进》),孟子说他只得“圣人之一体”(《孟子·公孙丑上》),而荀子则斥他为“贱儒(《荀子·非十二子》)。这是为什么呢?在我看来,其主要原因就是子张之儒在继承孔子的基本思想宗旨的同时,又对孔子的某些思想作了能动地发展,从而偏离了原始儒学所遵循的精神。本文即根据这一认识,就子张之儒对原始儒学继承与偏离的问题作些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189.
儒家的生态观与审美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的“仁学”思想确立了人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并通过血缘、泛血缘、拟血缘的方式构筑了宗族、国家、万物层层扩展的生态等级秩序,设计出一套“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贵人贱物”、“爱有差等”的生态价值体系。从积极的方面来说,这套价值系统有着实用性、灵活性的特点;从消极的方面来讲,这套价值系统又有可能导致功利主义和机会主义的偏颇。与这种生态观念相对应,儒家的审美观念也以“仁学”为核心,形成了一种以“善”统“美”的伦理本位立场,并通过“君子比德”的方式赋予自然界的审美对象以社会价值,通过“微言大义”的方式赋予艺术作品中的自然情感以伦理价值。从积极的方面来说,这套价值系统有着防止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的意义;从消极的方面来讲,这套价值系统又有可能导致狭隘的功利主义。长期以来,为了发扬上述生态观与自然观的优点而克服其缺点,儒家学者一般都依靠“中庸之道”的原则来平衡人与自然、理智与情感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从两个方面共同构筑着“天人合一”的宇宙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90.
传统说法认为,人道教化是孔子的主流思想,但竹书《鲁邦大旱》、帛书《要》篇等出土文献的发现,表明孔子晚年出现了神道设教的倾向。孔子继承春秋以来的贵族礼文化,以人道教化弟子。但对于传统贵族与小人的失礼行为,诗书礼乐并不能完全起到教化作用,神道与巫术作为人道教化的补充,在孔子晚年被纳入到儒家思想中,就成为孔子思想发展的必然。但《鲁邦大旱》、《要》篇蕴含孔子神道设教思想的简帛文献并没有流传下来,以至于孔子的神道设教思想长期被遮蔽。这种历史失忆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早期儒家价值选择的结果。墨子对儒家虚设神道设教的批评,孟、荀有意回避神道设教,都是导致这些文献失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