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泰格瓦”( )一词,在《古兰经》中出现了151次,如果加上同一词根的其他变位(包括名词、动词)语词,它在《古兰经》中出现达251次之多。这说明“泰格瓦”对穆斯林的信仰与生活是至关重要的。“泰格瓦”,意为“敬畏”,代表了信仰者基本属性﹐体现了认主独一的全部理念和真实感情。他的一切行为都以真主的教诲为准则,任何一点偏差都会使他感到羞愧和不安。  相似文献   
172.
韦长安 《天风》2018,(9):42-42
我们常说,沉默是金,雄辩是银。孔子说:"慎言其余,则寡尤。"意思是说,言语要恰到好处,不可多说,多则不免有失。沉默不等于无言,它只是一种酝酿、等候的过程。"大器晚成,大音希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是沉默之后的结果。这句话来自于一则故事:战国时,楚庄王继位三年,没有发布一条法令。左司马问他:"一只大鸟落在山丘上,三年来不飞不叫,沉默无声,为何?"楚庄王回答:"三年不展翅,是要使翅膀长大;沉默无声,是要观察、思考与准备。虽不飞,飞必冲天;虽不鸣,鸣必惊人!"果然,之后第二年,楚庄王听政,发布了九条法令,废除了十项措施,处死了五个贪官,选拔了六个进士。于是国家昌盛,天下归服。  相似文献   
173.
基督教教育与儒家教育的和谐关系表现在 内在的合一与外在的统一, 内在的合一主要是精神层面的合一,  相似文献   
174.
在《论语》中,孔子通过自身的生命实践及切己的体察和观照来勉人向"学",具有生命历史感的孔子肯定了"文"的价值,把"学文"作为人终其一生的人生实践。"文"作为成全人的生命的真实的礼乐文化全体,在"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春秋时代已经失去了人的心性根基,不能上达天命而被形式化了,已经失去提升人性、开发人的价值和意义的力量。孔子秉承尧、舜、禹、周公及文武之德,试图基于人心性的根基去构建宏大的整体"文"境域。这为现代社会个体的心性修为和社会整体文化环境的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75.
"存在先于本质"是存在主义的核心命题。20世纪50年代,牟宗三就对其进行了批评,提出了相反的说法:"本质先于存在"。本质之所以先于存在,是因为人有善性,而人之所以有善性,是因为有生长倾向和伦理心境。生长倾向和伦理心境都有先在性,可以说都是人的一种本质,前者为"原生性本质",后者为"次生性本质"。人通过智性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追求"标的性本质",但必须承认在此之前已经有了本质。尽管人在选择之前已经有了本质,但这些本质有时也会出现不当、保守、遮蔽的问题。要防止这些问题出现,必须大力发展智性,启动内识反思。内识反思发现问题后,可以对不适当的规范加以调整甚至破除,这一步工作应该纳入儒家经权的思想范式之中。存在主义缺乏儒家学理的经权智慧,要求人们大胆选择,意图虽好,但难以保证有良好的动机,更不能充分估计其后果,从而出现小人行权。小人行权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病灶。既要坚持儒家"本质先于存在"的立场,又应承认"存在先于本质"的合理性,理想的情况是将两个不同命题有机综合起来。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坚守"本质先于存在"的立场。  相似文献   
176.
陈真教授的《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吗》一文,对麦金太尔在《德性之后》中的基本哲学倾向进行了犀利的批判,认为他不加分析批判地认肯一切现实存在。然而,这一基本判断不能成立。该文指出麦金太尔为了寻求对德性本质的界定,从描述性的叙述中归纳出德性本质概念。然而,在其论述过程中,该文试图通过在历史与传统中有效力的德性规范来进行论证,这一论证犯有事实与价值相混淆的错误,所以这一批评不能成立。尤其是麦金太尔对摒弃亚里士多德传统德性的现代道德状况的批判表明,将麦金太尔定位在"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一判断上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177.
曹洪军 《伦理学研究》2015,(1):72-78,133
道德基础理论的内涵包括先天道德心灵初稿论、后天文化学习修正论、道德判断直觉论和道德基础多元论四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除"修正"论外,其他部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或批判,海特对此作出了比较系统的解释和回应。道德基础理论以"初稿"论和"修正"论为立论起点,精心制作了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主义模式,用五项标准筛选出了六组道德基础,理论体系比较完备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性;综合运用了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向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挑战,拓展了道德研究的方法和视野;理论体系阐释略显简单而随意,有待进一步完善,其发展和应用空间也值得认真审视。  相似文献   
178.
《论语·阳货》记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不少人据此论定孔子轻视妇女、鄙视小人。事实上,这种看似再无疑义的理解,事实上却与孔子思想相悖。在重新考察"养"字本义,并参验《尚书》《逸周书》尤其是《孔子家语》等相关记载后,我们认为此语系孔子承袭周代"敬德保民"理念,为其重民、爱民思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9.
在孔子的观念重塑下,殷周以降盛行的"德"思想已从统治者用以自我解释的政治工具转变为儒者群体对公共秩序的伦理规设。透过观念新意义的发掘,可探寻到其间蕴含的言论立场的改变与价值诉求的变化。孔子言论中的"德"主要表现出三种向度的诉求,分别是针对统治阶层的德政规劝、面向普通民众的德教期待以及儒者群体的德性自觉,而这三种向度之间又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一并体现了"道德第三方"对天下秩序的普遍关切。思想言论的第三方立场及其引发的价值诉求的多元化,是我们探讨孔子学说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0.
如何对待黑格尔哲学的思想遗产,对于当代中国哲学,尤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在此问题上,我们必须相对区分"实然"与"应然"两种不同的向度,前者侧重于"学术的对象",后者则侧重于"思想的事情"。从"应然"向度理解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意味着我们要自觉地反省黑格尔哲学中"死的东西"与"活的东西",尤其要对黑格尔哲学所包含的"历史理性主义"与"总体主义"思维定势保持高度的警惕并具备与之告别的敏锐和勇气,而黑格尔哲学对现代社会本性、困境的深刻反省,对一切把知性规定终极化和绝对化的知性形而上学的深刻反省以及由此所蕴含的批判力量,则是我们应吸取的、具有深刻当代意义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