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0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原始道教相信"北斗"有驱鬼辟邪的功能。考古中也经常能够发现带有北斗符号的解注器,如厌胜钱、解注瓶等。华夏上古先民认为:北斗为天帝之车,鬼宿是死于非命者之亡魂化作的厉鬼在天上的反映,而"厌胜"亦作"压胜"。从星象学角度考察北斗厌胜信仰的起源,原来在星空中,二十八宿之一的"鬼宿"正好压在北斗七星"帝车"车底。正是由于"北斗压鬼宿"这一天文现象,孕育了中国古代以北斗符号压鬼镇祟、除妖驱邪的厌胜法,并被广泛施行在凶死之人的丧葬仪式中,期以解除注祟,护佑生人。  相似文献   
42.
伊斯兰经学沿着丝绸之路,从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等地传入我国,中国伊斯兰经学学者所选用的课本基本都是流行于伊斯兰世界的经典名著,其中所表达的思想秉持着中和公正的传统。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由阿拉伯、波斯及中亚等地逐渐进入到中国。史籍记载,从永徽二年到贞元十四年(651-798)的148年间,阿拉伯向中国派遣使团达39次之多。除官方的使节外,民间的来往也比较频繁。  相似文献   
43.
憨山德清认为,自我与他人之间本无差别,但世俗之人执著于自我的"形骸",由此而产生了自我与他人的对立;修持佛家的天乘止观,人们就能够破除对"形骸"的执著,而达到初禅天天人的境界,这也就是庄子"齐物"的境界了。憨山德清如此判定"齐物",难免有故意扬佛抑庄之嫌。憨山德清的扬佛抑庄最为突出地表现在,他将《庄子》中的"真宰"等概念诠释为阿赖耶识,从而认定庄子执著阿赖耶识,然而这种诠释缺乏文本依据。憨山德清之所以故意扬佛抑庄,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当时过度推崇《庄子》的时代风气的抵制。  相似文献   
44.
主客体之间产生不一致的情绪反应称之为不对称共情(Counterempathy)。在Decety提出的情绪分享过程两阶段及Goubert提出的“指向自己”和“指向他人”两种情绪反应指向的研究基础上, 构建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的两阶段模型, 通过创建竞争环境, 检验在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是否存在情绪反应自我指向增强效应的这一假设。被试根据竞争对手的情绪表情(皱眉和笑脸)来完成情绪反应自我指向(判断被试者自己的输赢)和情绪反应他人指向(判断竞争对手的输赢)的实验任务。结果表明: 在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 存在情绪反应自我指向的增强效应。被试不仅在自我指向任务中产生了不对称共情, 而且在他人指向任务中也产生了不对称共情, 这说明在有意识的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 个体会分化出比他人指向更强烈的自我指向的情绪反应。并且, 相较他人指向任务, 个体在自我指向任务中产生了更强烈的不对称共情。尤其当竞争对手获利时, 个体会产生更强烈的指向自我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45.
《老子想尔注》所批评的“伪伎”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想尔注》又称《老君道德经想尔训》)是道教初创时期五斗米道的重要经典。作为早期道教的纲领性读本,《想尔注》从宗教神学的角度对《老子》五千言作了全面系统的解读,阐释了早期道教对“真道”的理解,抨击了社会上的邪道伪伎。所谓“伪伎”是相对于“真道”而言的。《想尔注》规定“道”为道教的根本宗旨,“道者天下万事之本”14章),①要求信徒法道行事,“重守道真”,而“伪伎”指的就是那些不合“道”意的思想、观念、方法等。《想尔注》中反对“邪文伪伎”的内容在文中出现多次。其所批评的“伪伎”、“邪文”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  相似文献   
46.
从宋代至清末,已见的现存<悟真篇>清净丹法注本约有七种."先天一炁"概念在道教内丹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见现存<悟真篇>清净注本的"先天一炁"名词之所指大概包括四种含义:本体论、生成论层面上的初始"元炁","生身受炁初"层面上的先天"祖炁","肾炁","阳生"之"真铅".  相似文献   
47.
东汉时期,以经注律之风大兴,经学开始渗透入法学领域,法学受到经学极大的影响。同时,亦有以律注经之现象发生并盛行。所谓以律注经,即援引汉代律令制度来解释儒家经书大义,何休即其代表人物之一,而其所注《公羊传》则为运用这种方法的代表性作品。实际上,汉代社会历来经律并重并用,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以经注律与以律注经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两者分别推动了法律儒家化与经义法律化的进程,并共同促进了经律融合。  相似文献   
48.
王弼(226—249),字辅嗣,三国魏山阳(今河南焦东)人,是中国《易》学史上一位具有非凡建树的杰出《易》家。他所创立的以“扫象阐理”’为宗旨的《周易》学说,全盘冲垮了两汉《易》家沿袭了四百多年的“象数”学积弊,独标新帜,改变了一代学术风气,成为宋代《周易》义理学之先河,并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易》学发展的历史。 “得意忘象”,是王弼“扫象阐理”《易》学体系中的核心纲领,也是他所倡扬的各种解《易》条例赖以置根的基点。因此,本文针对此说,略述其内容实质,考辨其学术渊源,揭明其深远影响,以期展示王弼《易》学独步千古的思想蕴蓄之斑。  相似文献   
49.
著名学者陈鼓应(福建长汀人,1935年生),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79年赴美,任加州大学研究员,1984年起兼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陈鼓应多年来致力于哲学史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先后出版了《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老庄论集》(与张松如合著,山东齐鲁书社出版)、《老庄新论》(香港中华书局1991年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于1992年分别出版)、《耶稣新画像》(三联书店1987年出版)、《悲剧哲学家尼采》(三联书店1987年出版)、《存在主义》(与孟祥森、刘崎合译,商务印务馆1987年出版),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等报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从1992年起,创办并主编了《道家文化研究》学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早年并曾在台湾出版过《庄子哲学》、《庄子哲学探究》  相似文献   
50.
刘娟 《现代哲学》2020,(2):142-147
长生信仰原属私人福享,本与政治性的公共善好无关,《老子想尔注》却将国家治理建立在每个人宗教性的长生信仰基础上。背后的原因在于,它的"道"是具有强烈伦理色彩的至上神"老上老君",老君及其神界职官通过气的同构共感对世人实施以生赏善,以死罚恶的"神治"管理,以确保好人长生无恙、恶人短命遭殃。世人想要长生,必须遵循神诫,多行善举。在这个过程中,长生带有伦理性,实现了其在宗教政治中的重新定位。这解释了早期天师道以宗教治病为主要救赎内容,以组织管理道民的"命籍""命信"来安排教区活动的原因。疾病、"命籍"(生死簿)、"命信"(与神相盟的信物)皆是涉及人的生死之具,是神管理人的重要途径。这就是道教借助长生信仰进行"神治",以安排公共秩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天师道教团以政教合一的"神治"方式,同样实现了世俗政府"治理民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