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能超 《中国宗教》2017,(7):56-57
在当今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网络已经延伸到社会各层的各个领域,我国宗教慈善事业也应该以此为契机,跟随时代的步伐,在发挥自身内在优势的同时,利用高新技术,积极探寻宗教慈善事业发展的新途径,使其绽放出新的活力。宗教慈善与互联网结合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传播媒介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自媒体转变。  相似文献   
102.
研究引入攻击行为的规范信念和移情两个概念,使用攻击性发展稳定的大学生为被试,探讨暴力媒体对攻击行为的作用机制。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Anderson等人编写的暴力媒体接触程度问卷、攻击行为规范信念量表(NOBAG)、攻击问卷(AQ)和人际活动指标问卷(IRI)对来自北京、福州和成都三地的680名被试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其暴力媒体接触程度、攻击行为规范信念、攻击行为和移情能力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暴力媒体接触程度、移情、规范信念和攻击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的攻击性差异显著,男性更经常使用暴力媒体,具有更高的攻击行为规范信念,且倾向于出现攻击行为;(2)暴力媒体对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显著,且不同媒体形式间存在差异,暴力视频游戏的作用显著强于暴力电视和暴力电影/视频;(3)规范信念可以有效预测攻击行为,在暴力媒体接触程度和攻击行为间、移情和攻击行为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3.
媒体暴力与攻击性:社会认知神经科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媒体暴力与攻击性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一直存在争论。随着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研究者可以通过ERP和fMRI等技术进一步对媒体暴力与攻击性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分析媒体暴力与攻击性在社会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ERP和fMRI成果。其次,指出该领域研究中应该注意被试、工具以及研究方法的选择。最后,未来可以从不同年龄段、不同媒体暴力形式、以催化剂模型为理论背景等多方面进行社会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另外,构建媒体暴力影响攻击性的认知神经模型也是未来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4.
<正>2010年6月6日晚,五台山首家五星级酒店五峰宾馆内掌声此起彼伏。来自全国30余家媒体记者与中国古建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就中国遗存最古老的建筑——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是在历经两天的魅  相似文献   
105.
《科学与无神论》2006,(3):63-63
2006年3月20日, 《北京日报》18版理论周刊·学习与答疑栏目,用半版的篇幅刊发了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任继愈的文章: 《理直气壮地宣传科学无神论》。这是一种声音,是党报发出的重视科学无神论宣传的声音。为此,中国无神论学会的专家学者做了精心的准备,将长达7年艰辛努力的理论储备和现实思考,浓缩在这篇3000多字的文章里。  相似文献   
106.
大众媒体对女性身体意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证明,大众媒体会对女性的身体意象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女性身体不满意、饮食失调等。这篇文章回顾了已有研究,综述了媒体和女性身体意象的关系,以及媒体影响女性身体意象的四种相关理论及内在机制。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以南京市的实证调查为研究个案,通过公民对媒体的信任程度与公民文化之间的方差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描述公民对媒体的信任程度与公民文化成长的关联.媒体是现代社会传播政治知识、培育现代公民文化的重要社会力量,提升公民对媒体的信任度是促进公民文化培育的可行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8.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抗震斗争和井喷式的救援活动,在地震废墟上奏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强音,让世界为之动容。这次抗震救灾中所体现出来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坚韧不拔、团结向上、众志成城的民族品质;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人道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中华民族"愈挫愈奋"的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让我们感动和感悟。为此,我们特别约请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陈瑛研究员,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朱贻庭教授,天津社科院温克勤研究员撰写这组特稿,将这些感动和感悟记录下来。灾难面前、危机时刻表现出的抗震精神,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和信心!  相似文献   
109.
110.
《学海》2014,(5):45-50
在当今媒体格局下,传统媒体特别是广电媒体的独特优势犹在,但面临的挑战很严峻。媒体融合发展乃大势所趋,融合的侧重点在于传统媒体须尽快学会与新媒体融合,而非相反;融合的关键在于传统媒体学习、汲取和践履互联网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媒体未来发展潮流,寻得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和创新之道。把握媒体融合的要义,还须从媒介技术、业务和内容、资源所有权以及管理规制等入手,推进深度而真实的融合。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升级后的广电媒体,或将其转化为全媒体,或转变为现代视听传播机构。立足于此,广电媒体可重构、再造流程及产业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