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婚姻新概念     
婚姻是一条绳索。有的是把双方连在了一起,有的是把双方绑在一起。据有关专家考证,这条绳索的前身就是"千里有缘一线牵"的那条"红线"。婚姻是一副眼镜。这副眼镜可以矫正双方的视力,从而使他们明白:啊呀,原来他竟是这样的!婚姻是一道菜肴。  相似文献   
242.
本文是一例一位女士由于婚姻不和谐而引起的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在夫妻吵架后出现了焦虑、自我评价低,情绪低落,为未来担忧,工作出现失误,食欲和睡眠差等症状,求助者主动前来求助,迫切希望改变现状,能够正常的生活。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主要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经过四次咨询,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求助者的情绪问题和饮食睡眠障碍基本解决,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重新感觉到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243.
基于社会投资理论,本研究采用潜在剖面分析考察我国新婚夫妻的婚姻类型,并采用BCH法检验不同婚姻类型与夫妻双方自尊的关系。结果发现我国夫妻的婚姻可分为:“幸福”型、“平淡”型和“妻子痛苦”型;不同婚姻类型对夫妻双方自尊的影响存在差异。结果表明,幸福的婚姻的确有利于个体自尊;不同婚姻类型对自尊的影响在夫妻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44.
从歧视知觉的角度考察父母控制、父母婚姻冲突对中学生心理危机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父母控制和父母婚姻冲突显著正向预测中学生的心理危机水平,且父母婚姻冲突的预测力更强。歧视知觉在父母控制、父母婚姻冲突与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关系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与不良教养方式相比,父母婚姻冲突对中学生心理危机存在更严重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部分通过中学生感知到的歧视水平增高来实现。  相似文献   
245.
感悟婚姻     
美满而持久的婚姻蕴藏在耐心、爱心和对对方缺点与过失的接纳、包容之中。面对情感危机时,应先反省自己是否缺少爱的能力和缺少被爱的价值。  相似文献   
246.
既往不“究”,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沉舟侧畔千帆过,奔树前头万木春”,所有一切会按着它自身的规律一路前行。  相似文献   
247.
陈丰盛 《天风》2014,(6):34-35
多年前,我与同工们到一位新婚的姊妹家里去做客。她谈到与丈夫亲吻的时候,总会觉得很脏。她说:"每次他亲过我之后,我就要偷偷地去洗脸。"未恋爱过的我,不能理解她的表达,但她的话却给我留下一个"脏"的概念。带着疑问,进入夫妻关系,在婚姻中、在书籍阅读与专题研究中,我改变初始"脏"的阴影,发现性在信仰、生活中的独特地位:夫妻关系中的性是圣洁的、亲密的、受保护的。  相似文献   
248.
把你不快乐的理由写在一张纸上,你会惊奇地发现,它们完全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多,一般来说,它们是不会超过10条的。在其中,把那些你不可能改变的理由画掉,比如你不是双眼皮或者你不是出身望族。然后认真地对付剩下的若干条,看看有哪些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49.
何张沛然 《天风》2008,(20):24-25
每一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但是在我们的周围却不难发现有一些人在婚姻的苦海里载沉载浮,尤其是婚姻当中有了第三者,无论是什么原因,都让当事者陷入焦灼、痛苦、恐惧的心境中。  相似文献   
250.
林升栋 《心理科学》2006,29(5):1263-1265
本文从Markus对自我图式的构念出发,批评了其构念过程所借助的两个重要假设:两极模型与跨情境稳定性,指出采用双变量模型与分情境稳定性假设可能有助于对中国人“既此又彼”的思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