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多重威胁框架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刻板印象威胁来源对防御反应的影响。实验一和实验二选取了性别-数学刻板印象威胁,分别考察了自我概念威胁和群体概念威胁对女性防御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不管是自我概念威胁还是群体概念威胁,女性尝试数学题目数量都显著小于语文题目数量,表明产生了领域回避。两项研究共同说明,以自我为刻板印象威胁来源对防御反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2.
王祯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2):276-285
刻板印象威胁即令污名群体的成员在消极刻板印象领域中表现下降的一种现象, 考察儿童性别刻板印象威胁能为从源头干预性别刻板印象威胁提供可能。基于此, 从儿童性别刻板印象威胁的产生(产生条件和产生时间)、操纵、影响(对女孩的影响和对男孩的影响)及干预(多重身份、沙文主义、积极榜样和反刻板印象)进行论述。未来研究可以从地域文化、研究对象、干预措施和研究领域等方面继续拓展。  相似文献   
73.
竞赛压力及其引发的紧张焦虑对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有重要影响。注意控制理论(attentional control theory, ACT)从注意控制角度解释焦虑如何影响操作表现。阐述了ACT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基本假设, 梳理了ACT在运动领域的适用性检验和基于ACT的拓展研究, 引出了ACT的发展理论——运动注意控制理论, 进而分析了其与挑战-威胁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和自我控制力量模型的整合链接点, 提出了“压力-资源-注意控制整合模型”, 以更好地理解竞赛压力、注意控制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4.
陶爱华  王沛 《心理科学》2021,(5):1171-1178
他人失望反馈和他人愤怒反馈在人际冲突解决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情绪的人际效应在医患冲突中是否同样成立,医生的特质对这一人际效应有何影响。为此,通过两个计算机情景模拟实验,采用“最后通牒博弈”范式,分别考察了他人失望反馈与他人愤怒反馈以及医生的温情与能力特质对于医患冲突中个体威胁评价及其冲突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医生能力高时患者对情境的威胁评价比能力低时更高,但在有医生失望反馈中医生能力高时患者对情境的威胁评价比能力低时更低。高温情的医生愤怒时患者的威胁评价比温情低时更高。(2)医生能力高时患者的出价比能力低时更高,冲突行为更少。(3)医生温情高时患者的出价比温情低时更高,冲突行为更少。(4)在温情高能力低时,有医生愤怒反馈时患者的出价相比无情绪反馈时更低。说明了医生需谨慎表达自己的情绪。相较而言,医生的能力和温情的培养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5.
老化刻板印象是人们对老年人所持有的观念与预期,它能显著影响老化刻板印象持有者的生理功能、认知功能和行为结果。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化刻板印象的机制、影响因素和中介变量方面。研究发现,老化刻板印象是通过内化形成的,刻板印象威胁理论和自我刻板化是解释老化刻板印象的两种作用机制。认知加工过程中的抑制能力、情境和文化差异是影响老化刻板印象的主要因素,而老化自我知觉和刻板期望则是老化刻板印象影响效果变量的中介因素。未来研究除了要继续探讨意识水平、情境因素、个体特征对老化刻板印象的影响以及老化刻板印象对不同年龄群体影响的特点以外,还应关注中介和干预研究,并进一步加强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76.
公正世界信念即相信所处的世界是公正的,人们得其所应得,所得即应得.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一信念常常受到各种不公正事件的威胁,公正世界信念可以帮助人们应对威胁、重建公正.这种重建可能是行动上的也可能是认知上的,认知公正重建往往导致对不公正现状的合理化以及对受害者的贬损责怪.同时对于各种不公正的受害者或见证者,公正世界信念充当着重要的个人资源或是心理缓冲,帮助个体应对不公正事件,维护心理健康,并遵循公正原则追求其长远目标.公正世界信念的多维结构是解释其双重功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7.
对89名大学生被试在自我威胁条件下的归因与情绪模式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发现:(1)自我威胁条件下,脆弱高自尊个体会产生即刻的强烈羞愧情绪,之后通过外归因将这种向内的羞愧转换为向外的高敌意;(2)低自尊个体在自我威胁条件下,也会产生即刻的强烈羞愧感,但其外归因和敌意情绪均保持在较低水平,未出现归因与情绪转换。研究结果支持自我威胁后的归因与情绪转换假设。  相似文献   
78.
王紫薇  涂平 《心理学报》2014,46(11):1782-1792
本研究关注社会排斥和性别在自我关注程度上的交互作用。结合社会排斥框架下的需求-威胁模型以及性别研究文献, 本研究提出社会排斥会威胁男性的效能需求和女性的关系需求, 并反映在自我关注程度的变化上。本研究进行了4个实验, 前两个实验证实遭遇社会排斥后男性自我关注程度上升, 而女性自我关注程度下降, 后两个实验检验了权力感操控和自我建构操控对于社会排斥影响的干扰作用, 实验结果对相关假设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79.
补偿性消费行为是指为了弥补某种心理缺失或自我威胁而发生的消费行为, 是一种替代的心理需求满足工具。补偿性机制作为看待行为的重要视角, 可以解释许多看似不理性或不合常理的消费现象。自尊威胁、控制感缺失和归属感缺失是导致补偿性消费的3种动机来源。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对补偿性消费行为进行深入探讨:1)根据补偿机制的不同, 对补偿性消费的表现形式和类型进行细分; 2)评估消费行为的心理补偿效果; 3)探讨除消费外其他替代性的心理补偿方式, 以及消费补偿与其他补偿方式之间的关系; 4)挖掘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下的补偿性消费行为的特点与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80.
林云强 《心理科学》2014,37(2):349-356
以30名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为被试,通过环境图片视觉搜索方式,借助Tobii X120眼动仪记录被试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探讨ASD儿童威胁知觉的特点。结果发现:(1)相比于非威胁目标,ASD儿童对威胁目标对象存在知觉优势,其威胁知觉受刺激类型及矩阵大小的影响。(2)ASD儿童对于全威胁刺激(蛇)的负性图片存在注意固着现象,表现在对全威胁刺激环境图片的注视时间显著增加。(3)眼动技术能够有效地应用于部分ASD儿童的威胁知觉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