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内隐积极联想理论(implicit positive association, IPA)认为自我面孔识别以及与之伴随的自我意识激发了自我概念的积极属性, 促进了对自我面孔的识别优势, 因此通过自我概念威胁可以削弱自我面孔识别的优势效应。本研究旨在探讨自我概念威胁以及与重要他人的比较对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共同影响。实验一为自我-朋友对比实验, 10对同性好友(20名被试)在接受完自我概念威胁启动或者非威胁性启动后对自我面孔和朋友面孔进行朝向的判断, 结果发现非威胁性启动后, 自我面孔的优势效应依然存在, 而在自我概念威胁启动后, 自我面孔优势效应消失。实验二为自我-陌生人对比实验, 另外20名被试在接受完自我概念威胁启动或者非威胁性启动后, 对自我面孔和陌生人面孔进行朝向的判断, 结果发现, 无论是自我概念威胁启动还是非威胁性启动后, 自我面孔识别优势效应都依然存在。两个实验的结果均主要体现在用左手进行反应的时候。结果表明:自我概念威胁以及与重要他人的比较共同削弱自我面孔优势效应; 而左手效应的发生似乎表明了大脑右半球对自我面孔识别的主导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2.
群际威胁是增强消极刻板印象和偏见的重要因素, 甚至可以导致群际冲突或暴力。影响群际威胁的因素包括个体的感知与经验、群体特征、社会政策和法规等。通过改变社会分类, 模糊群际边界, 并创造群际接触的机会, 能够增加群际认同感, 降低群际威胁感, 减少群际偏见, 促进积极的群际关系。今后的研究需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完善群际威胁的理论模型, 并探索相关变量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 为促进和改善群际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社会偏见与群际威胁在群际冲突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连荣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13,36(4):949-955
研究以“医患冲突”为载体,采用竞争反应时范式(CRT)和故事补全范式(SCP),探讨社会偏见和群际威胁在群际冲突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医生”被试中,社会偏见在CRT和SCP两个指标上均具显著主效应,而“患者”被试中,社会偏见仅在CRT范式“惩罚持续时间”指标上主效应显著;(2)群际威胁在CRT和SCP指标上的主效应均显著。研究发现,在群际冲突发生过程中,社会偏见的作用具有“方向效应”,而群际威胁变量发挥着显著而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对消费者触摸渴望形成机制的探讨, 有利于线上和线下企业制定如何补偿和满足消费者触摸渴望的营销战略。迄今, 关于消费者触摸渴望形成机制的探讨主要从信息加工视角、动机视角、决策视角以及先天观视角着手。但这些视角均不能解释为何同一消费者在不同认知体验下在触摸行为反应上的差异。本文提出个人控制受威胁感这一认知体验是消费者触摸渴望形成的前因变量。具体而言, 本文发现, 个人控制受威胁感这一负性认知体验会导致消费者触摸渴望的增加, 内在机制是为了满足对环境的控制需求(实验1, 2)。本文进一步发现, 当强化消费者的自我价值后, 他们对环境的控制需求下降了, 因此消费者的触摸渴望将不再受个人控制受威胁感的影响(实验3)。最后, 本文还发现, 强化自我价值对个人控制受威胁感与消费者触摸渴望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仅在高自尊者(vs.低自尊者)身上出现(实验4)。论文结尾讨论了本文所关注的个人控制受威胁感这一认知体验视角对已有触觉研究、已有个人控制感研究等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65.
为了从性别差异视角探讨男性和女性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观社会阶层、刻板印象威胁以及认同管理策略,通过整群抽样和滚雪球抽样方式选取了275名外来务工人员作为被试,讨论了外来务工群体在性别差异中的典型差异性。结果表明:(1)外来务工群体的主观社会阶层影响认同管理策略的选择,相较于客观社会阶层指标,主观社会阶层与认同管理策略和刻板印象威胁之间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其中性别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2)不同性别外来务工群体主观社会阶层与刻板印象威胁具有典型差异性,群际接触存在性别差异。(3)该群体的群际接触数量、接触质量与刻板印象威胁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66.
现有研究中有关群际威胁对集体自尊是增强作用还是削弱作用存在矛盾结论,可能是不同研究采用了不同类型的群际威胁,且情绪在群际威胁和集体自尊二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作用所导致的。本研究通过情景启动的实验发现,现实群际威胁唤起了更高水平的愤怒情绪,愤怒情绪越多,被试的集体自尊越高。而象征群际威胁唤起了更高水平的自卑情绪,自卑情绪越多,被试的集体自尊越低。总之,群际威胁类型的不同对集体自尊产生不同的影响,情绪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7.
主管阻抑作为一种相对隐蔽的负性领导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削弱下属的绩效表现。有鉴于此,探索主管阻抑的发生机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主管阻抑。本研究基于125份两时间点的上下级配对数据,探讨了下属越轨创新对主管阻抑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下属越轨创新会诱发主管阻抑,主管的地位威胁感在此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此外,主管权威主义取向对下属越轨创新与地位威胁感之间的正向关系具有显著的强化效应。  相似文献   
68.
情绪Stroop效应:来自汉字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毅平  孙羽中  张杰 《心理科学》2007,30(4):778-781
通过颜色命名和词汇阅读两种作业任务,采用情绪词、中性词两类刺激材料,探索情绪Stroop效应中Stroop加工的特点和机制。结果发现:(1)两种作业任务都发现明显的情绪Stroop效应;(2)两种作业任务中情绪Stroop效应不受情绪词的抽象性影响。它说明情绪stroop效应与经典的Stroop效应是两种独立的现象,前者的加工过程是由于情绪词所产生的情绪威胁而导致反应延迟,而不是经典Stroop效应的选择性注意机制。  相似文献   
69.
成就动机与机会-威胁认知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采用问卷法探讨 3类变量即成就动机、风险情景中的冒险倾向以及对风险情景的机会 -威胁认知的关系。结果发现相对争取成功动机而言 ,回避失败动机对预测个体的机会 -威胁认知状况更为敏感 ;研究也显示 ,高成就动机组是以强烈的争取成功的倾向导致其对机会的积极认知 ;低成就动机组则是以对失败回避的趋力强化了威胁认知。个体在风险情景中的行为倾向与认知反应显得更为复杂。首先 ,框架效应不是普遍但的确存在于某类风险情景中 ,方差分析证实风险情景与框架间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性水平 ,这说明被试保守倾向的反应受到情景与框架效应的交互影响 ;其次 ,风险情景即“获益”和“损失”极大地影响着被试的风险反应模式  相似文献   
70.
对靠近运动刺激的碰撞时间(time-to-collision, TTC)估计具有重要的进化意义。为了解释个体如何进行TTC估计, 研究者提出了结构主义理论、生态光学理论和tau理论等, 也考察了影响TTC估计的部分因素。近年的研究通过比较个体对威胁刺激和非威胁刺激的TTC估计, 考察了刺激的情绪相关属性对TTC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比于自然非威胁刺激(如兔子等图片), 个体会低估自然威胁刺激(如蛇等图片)的TTC, 但这种TTC的低估在社会威胁刺激(如愤怒面孔图片)上有时很小甚至不显著。个体低估TTC可能存在三种原因:(1)个体对威胁刺激具有特异性反应; (2)威胁刺激具有较高的情绪唤醒度; (3)个体对威胁刺激具有心理距离更近和运动速度更快的知觉偏差。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考察在社会威胁刺激上表现出的TTC低估效应不稳定的原因; 探索威胁刺激TTC估计中的自主生理反应和神经机制; 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威胁刺激TTC估计的研究; 在实验设计中考虑性别和人格特质等个体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