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煜  李梦菊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8):1325-1336
羞愧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意识情绪, 在个体行为以及心理发展结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羞愧同时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道德情绪, 被认为是中国人自我反省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关于羞愧的导向性存在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羞愧导向建设性还是破坏性?理论模型包括:其一, 羞愧导向破坏性, 相应的理论解释有社会威胁防御模型、羞愧调节模型等, 其二, 羞愧导向建设性, 相应的理论解释有进化心理学视角及功能主义视角等。这两种观点均得到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为了合理解释这一分歧, 系统理解羞愧促发的行动机制, 本文提出羞愧的双路径结构模型, 突出社会自我威胁评估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未来研究需要开发出更客观全面的羞愧测量方法, 基于文化差异关注社会自我修复的影响因素, 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社会对羞愧的诠释, 从而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方法, 以促进个体羞愧可能的破坏性结果向建设性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22.
心理疾病污名形成理论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理疾病污名是加诸于患者身上的耻辱标记,妨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心理疾病污名的成因理论包括功能主义和生物文化两个派别,污名的发展模型解释了污名的形成过程,身份威胁模型对污名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通过抗议、教育和接触可以有效地减少污名。在中国开展相关研究应注重分析传统文化、心理疾病类型与污名的关系,探讨各种减少污名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3.
风险情景中的机会和威胁认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晓非  李育辉 《心理学报》2002,34(3):99-106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问题。该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分析个体成就动机、风险情景中的行为反应方式以及机会 -威胁认知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问卷设计 ,由成就动机量表、抽彩游戏和机会 -威胁问卷三部分组成。被试来自北京和重庆地区的三所高校 (N =2 6 2 )。结果发现 :(1)成就动机中的“回避失败”变量对个体在风险情景中的反应方式以及机会 -威胁认知有显著性的影响 (p <0 0 5 ) ;(2 )机会 -威胁认知水平不同的个体在风险情景中的反应方式有着显著性的差异 (p <0 0 1) ,机会认知与行为变量的相关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p <0 0 5 ) ;(3)四组被试分别表现出高机会 -低威胁等 4种认知组合 ,因此机会与威胁认知可能存在于两维空间  相似文献   
24.
敌手的价值     
一提起敌人,就会联想起势不两立,不共戴天,你死我活的对手。其实并非完全如此。 渡渡鸟最早生活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这里地理位置优越,雨水充足,气候温暖湿润。同时,森林覆盖,植被丰富.没有恶兽猛禽,多的是野果和昆虫。渡渡鸟就生活在这条件优裕,环境安逸,没有角逐竞争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渡渡鸟会飞的翅膀逐渐退化,轻盈灵活,在枝杈间穿梭如箭的躯体和双腿逐渐肥硕庞大──它们下得已从树上落到地上;成了不会飞的鸟,行走起来也非常缓慢、就在它们安逸无忧,舒服自在的踱步的时候.一批探险者登上了这个岛,探险者发…  相似文献   
25.
廖曰文 《现代哲学》2001,46(3):48-51
(一) 感谢上苍创造了如此众多的生命,使人类在这颗孤寂的星球上不致于寂寞。可是人类这些世世代代的陪伴者目前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灭绝。1600年至1900年,平均每10年就有一个物种灭绝;本世纪以来,灭种速率急剧加快,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灭绝。据著名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1989年估计,现在每年有5万个物种灭绝,平均每  相似文献   
26.
旨在检验数学-性别刻板印象是否对我国高中女生产生威胁效应,并探讨场认知风格在数学-性别刻板印象威胁效应中是否存在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女生在激活数学-性别刻板印象情境下的工作记忆容量显著低于在非激活情境下的工作记忆容量;认知风格和测验情境之间交互效应显著,场依存个体激活情境下的工作记忆容量显著低于非激活情境下的,场独立个体两种情境下相差不显著。说明数学-性别刻板印象给女生带来了威胁;认知风格调节着数学-性别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强弱,场依存个体受到的威胁很大,场独立个体几乎不受威胁。  相似文献   
27.
精神病态作为暴力犯罪、累犯和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预测变量, 在临床心理学和司法领域受到了广泛重视。三元精神病态模型通过大胆、卑劣和去抑制三个维度对精神病态进行了操作化定义, 反映了精神病态在神经生物学维度上存在的认知情感加工缺陷。其中, 低威胁敏感性是精神病态大胆的主要病因学基础; 而执行功能受损, 尤其是注意调节缺陷则导致了精神病态的去抑制倾向; 而与情绪识别存在联系的共情缺陷可能是卑劣的深层原因。未来研究中仍需关注精神病态的概念化问题, 以及不同精神病态特质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的潜在病因学基础, 探索精神病态特质在生命早期阶段的体现从而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28.
王艳  蒋晶 《心理学报》2022,54(1):78-90
在日常生活和购物环境中, 混乱无序无处不在。然而, 关于环境无序性对消费者产品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却十分有限, 本文试图填补这一不足。具体而言, 本文创新性地提出环境无序性与多样化寻求行为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且自我效能威胁和未来偏好不确定感在其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通过1个预实验和4个实验, 本文发现无论在真实环境、线下购物环境、工作环境, 还是线上产品陈列情境下, 环境无序性均可提升多样化寻求行为; 无序的环境会对消费者的自我效能产生威胁, 进而增强其对未来产品偏好的不确定性感知, 最终促使其通过增加多样化寻求行为来应对未来可能变化的产品偏好。  相似文献   
29.
采用父母冲突儿童知觉量表(CPIC)、父母关系安全感量表(SIS Scale)和社交焦虑分量表调查480名高中生,运用偏差矫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方法探索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威胁知觉和情绪不安全感在父母冲突水平与青少年社交焦虑之间的序列中介作用。本研究同时检验认知情境理论和情绪安全感理论,发现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威胁知觉对其情绪不安全感的不同维度存在不同影响,从而更为完善地揭示父母冲突影响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内部机制。具体来说,父母冲突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影响青少年社交焦虑:通过威胁知觉的中介作用;通过情绪不安全感,特别是消极表征的中介作用;通过依次影响威胁知觉和情绪不安全感(特别是消极表征和情绪失调)而正向预测青少年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30.
威胁敏感是人类在应对外部环境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生存技能。威胁敏感性的研究主要存在两种取向:生理取向以敏感性强化理论为基础, 将行为抑制系统的敏感性界定为威胁敏感性, 量化为个体应对威胁时的生理、情绪和行为反应水平; 认知取向以信息加工的认知风格理论为基础, 将个体在对威胁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敏感性偏向定义为威胁警觉, 量化为威胁刺激呈现前后的预期水平和探测水平。未来研究还需进一步整合和界定威胁敏感性的概念内涵, 验证各测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拓展不同种类威胁敏感性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