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威胁自己     
威胁自己,是一道严肃的人生课题,也是一种自律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2.
反效果定律     
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哪壶不开提哪壶,真是点儿背。生活的墙面总体来说是好的,但是也有少数几个洞。而风正好就从这些有漏洞的地方吹过。你惊讶地说,怎么偏偏那么巧,就这么几个洞,居然刚好风就从这些洞处吹进来。奥修在说反效果定律时,曾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在路上骑自行车的人,看见前方有一小块石头,他担心自己会碰上去。他越是担心那块石头,石头的威胁就越大。结果,石头整个占据了他的思想,使之不可避免地碰上去了。  相似文献   
13.
张宝山  袁菲  徐靓鸽 《心理科学》2014,37(1):197-204
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产生主要受到情境线索、所在刻板印象威胁群体的集体表征及群体认同、信念和动机等个人特质因素的影响。本文以认同威胁模型为基础,针对影响刻板印象威胁效应产生的主要因素,分别从改善情境、改变认知图式和训练积极的内隐态度和动机等多个方面系统地探讨了干预刻板印象威胁可能采用的策略,主要包括提供对困难的外归因、提供角色榜样、启动积极身份特征、提供多重社会身份信息、鼓励自我肯定、强调智力增长观、训练积极内隐态度及重塑任务环境等。在系统梳理各种干预策略的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当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政治倾向是个体在意识形态上的定位, 可以分为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 政治倾向使个体在认知和行为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虽然个体的政治倾向相对稳定, 但也会受威胁的影响而变化。动机性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威胁使所有人都变得更加保守, 恐惧管理理论认为威胁使个体更坚信自己原有的文化世界观, 使原有政治倾向更加明显。本文在深入分析讨论的基础上, 指出两种理论分歧的原因在于忽略了外部威胁与内部威胁的不同。内部威胁可加强人们原有的政治倾向, 外部威胁可使人们更趋向保守。未来研究应在内外部威胁影响政治倾向变化的机制、政治倾向的本土化研究以及促进不同政治倾向个体间的和谐关系上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5.
陶爱华  刘雍鹤  王沛 《心理学报》2018,50(2):235-242
通过两个计算机情景模拟实验, 分别采用“保证游戏”与“最后通牒博弈”范式, 考察了人际冲突中失望的个体对于威胁评价与冲突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冲突类型对人际冲突中失望个人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失望个体相比无情绪个体的威胁评价更高, 冲突行为更多。(2)冲突类型影响处于失望状态的个体的威胁评价, 即价值观冲突中失望个体的威胁评价要高于利益冲突中失望个体的威胁评价; 但是冲突类型并不影响失望个体的冲突行为。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 老年刻板印象威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同于种族或民族、性别等刻板印象威胁, 老年刻板印象威胁表现出累积性、共通性与连续性等特征。目前关于老年刻板印象威胁的研究多集中于认知老化尤其是记忆老化上, 关注老年刻板印象威胁对老年司机和老年员工的消极影响。消除与降低老年刻板印象威胁的消极效应可以从认知改变、群体认同、代际接触、老龄自我实现和个性化以及媒体宣传等五个方面来进行。在实验室研究中, 老年刻板印象威胁有外显与内隐两种不同的操纵形式。未来可以从扩展研究领域、细化“年龄”差异、比较整体效应大小和性别差异、侧重积极效应以及加强本土化检验和跨文化比较研究等方面来深化。  相似文献   
17.
民族冲突是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大现实问题, 其社会心理机制是尚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本项目拟以我国西部地区藏族为例, 纳入社会威胁情境因素, 并整合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类别的心理本质论框架下的群际冲突研究。其基本理论命题是:民族冲突形成并不是单一因素所致, 而是基于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情境层面的多水平变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本项目拟通过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的三个实证研究, 旨在考察少数民族关于“民族”的心理本质论对民族冲突的预测和影响作用, 探索民族身份延伸和社会威胁情境在其中的影响作用, 从而揭示民族冲突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 旨在为构建民族冲突的预警机制模型奠定基础, 为跨越民族界限、实现多民族和谐共处和完善民族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刻板印象威胁是个体经历的一种风险,处于该风险中的个体担心自己会验证所属群体的消极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威胁会导致个体行为上的表现下降和心理上的分离与不认同。同时,刻板印象威胁效应也会受领域认同、群体认同和自我等因素的影响。心理机制方面,已由焦虑、唤醒等单一机制研究转向了多威胁线索加工模型、综合过程模型的探讨。研究发现,刻板印象威胁可以采用重塑任务与建立认同安全环境等手段进行应对。未来研究将集中于心理后果的研究、不同类型威胁的后继研究、现场研究及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群际威胁的分类及其对群体偏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际威胁是指在社会群体情境中,一个群体所具有的资源、信念和价值观等各种特征对另一个群体的存在、发展和目标产生的威胁。这种感知到的威胁会导致人们对外群体产生消极的态度和行为。根据群际威胁的理论来源和内容可以将群际威胁分为现实威胁、文化威胁和认同威胁三类。目前群际威胁对群体偏见影响的理论模型已从最初的单一模型发展到各类威胁共同作用的整合模型。未来的研究应将重点放在对各类威胁间相互关系的探究、群际威胁与群体偏见关系模型的修正和补充,以及发展适合中国本土情况的群际理论上  相似文献   
20.
社会认同理论视野下的社会认同威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沛  刘峰 《心理科学进展》2007,15(5):822-827
社会认同威胁是指,在社会比较的情况下,由于群体地位的差异,某一群体的个体在认知、情感上,对自我、所属群体身份的不承认,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疏离感和剥夺感、自卑感。社会认同威胁的结果包括3类:脱离群体、改变群体的状态、接受消极的社会认同结果。外显“社会威胁”的测量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测量“社会威胁”的内隐方法则以心脏血压和平均动脉血压作为测量指标。社会认同威胁的实验研究将群体分化为内群体和外群体,操纵群体地位的差异,通过模拟社会游戏来了解群体的社会认同威胁及其生理反应。未来的研究将重点关注下述问题:对社会认同威胁概念的建构、跨文化研究及其内隐过程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