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一位在老家和父母一起靠加工蒲扇过日子的福建小伙子,在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日益兴起的“洋工潮”,来到美国纽约华尔街附近的一家工厂里上班。  相似文献   
142.
孔子庙按照其性质可以分为孔子故居孔子庙、纪念孔子庙、学校文庙、书院孔庙和孔氏家庙五大类。本文考证了这五类孔子庙的创始时间:故居孔子庙创始于公元前402年或略后;纪念孔子庙始建于东汉建和三年;京师国学文庙始建于东晋太元九年;地方国立学校文庙开始于北齐;孔氏家庙始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书院孔庙则是岳麓书院,首建于北宋咸平二年。  相似文献   
143.
上世纪50年代初,陈毅主持上海工作期间,十分重视上海的文艺工作。有一次他来文联作国内外形势报告,报告会在文联火厅举行。有人认为请陈毅市长来作报告,总得像个样子。于是讲台上铺丁洁白的台布,还放了插上名贵鲜花的花瓶和精美的茶具。  相似文献   
144.
我们在日常的美术史阅读和撰写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熟似无睹"的问题,看似很简单,却并没有做过仔细的推敲。比如,我们经常在其历史年代不确定或含糊不清的时候为某位艺术家或某种艺术现象作出断定给出结论,称其为古代著名艺术家、抑或近现代、近当代、现当代艺术家。然而,若是判断有误,这种混乱的称呼往往会给人留下模棱两可的印象。因此,对历史年代的划分和考究,不光是历史学家乃至文学家需要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们研究美术史、艺术流派、艺术家的过程中必然要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5.
20世纪80年代,由于信息革命的需要,世界各国都在竞争智能机的研制。就在这时,钱学森教授高瞻远瞩,提出我国不但要研究智能机,而且提出要用“思维科学”的方法。他还从系统理论方面提出:系统工程、系统科学以及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对于信息、知识及至智慧等提出一系列科学思想。20多年来,实践证明,钱学森的科学思想,不仅对于信息革命在我国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社会向前发展都有普遍的科学意义。因此,思维科学、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被公认为“20世纪到21世纪”人类三大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146.
刘静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49-249
从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因受苏联日丹诺夫《在西方哲学史讨论会的讲话》的影响,哲学史研究都强调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七十年代之初更强调两军对战。从历史事实来看,无论中外,哲学中确实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学派及其斗争。但是,哲学史的全部内容是否可以完备无遗地归结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呢?从现象来看,哲学史确实有人自称既非唯心主义又非唯物主义的思想家,现代更多这样的人,过去我们一概将其划归唯心主义,或称之为变相的唯心主义,是否完全恰当呢?这个问题是个当下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7.
欧阳镇 《管子学刊》2012,(1):127-128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于生态文化特别是生态伦理的研究明显升温.近年来,生态文化研究开始在理论上走向深入,传统哲学与生态思想的结合研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前沿课题.国内学术界关于道家道教和儒家生态思想研究已颇为深入系统,而佛教生态思想研究则相对薄弱,此前尚未出版有分量的研究专著.陈红兵博士的新作《佛教生态哲学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出版)是目前我国佛教生态思想研究的第一部专著.我国著名生态思想研究专家余谋昌先生评价说:"陈红兵的著作《佛教生态哲学研究》在这一领域具有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148.
20世纪初自王国维等前辈学人将美学概念引入中国后,我国的美学研究路径似乎并未严格遵循柏拉图、康德的方式,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学者们面对潮水般的国外美学思潮,一边努力汲取,一边结合中国实际和古代美学思想资源进行研究。而正是文学界、美学界等众多人文知识分子,一方面关注社会现实,以变革其时的僵化意识形态为己任,另一方面又以超越现实的人性为理想,诉诸于审美意识形态,引发了持续数年之久的第三次美学热潮。但随着美学研究的深入和第三次美学热潮之后,美学研究回归自己的园地:既有对西方美学思想的吸收,又有对中国古典美学资源的继承,从而开始美学研究领域的转向与拓展,从抽象思辨回归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49.
巩曰国 《管子学刊》2013,(4):118-119,122
齐文化是先秦地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升温,齐文化以其丰厚的内涵、鲜明的特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出现了众多的论著和论文。这些成果,或宏观把握,或微观阐析,或原典解读,或理论架构,推动了齐文化研究的深入和拓展。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成果,虽然有的追求生动通俗,但多数着眼于学术研究。面向大众、适合社会上广大读者阅读、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的齐文化著作,还不是很多。中华书局最近出版的张光兴先生的《说齐--齐人齐事一家言》(以下简称《说齐》),在这一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0.
江成 《天风》2014,(11):38-38
使徒保罗在给提摩太的书信中说:"上帝救了我们,以圣召召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提后1:9)我生于上世纪60年代,父慈母爱,加一小妹,家庭安稳,年少时沉迷《红楼梦》中的出世思想,迷恋李煜的词这一类哀伤的文字(我曾经将所能收集到的李煜的词全部都背诵下来),并且在师友中以"忧郁王子"自居、自傲,不理俗世,耽于空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