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释印光  释传印 《法音》2013,(3):33-36
流通分一、示据理事以立论【论文】书至此,有傍不甘者呵曰:"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妙性圆明,离诸名相。安用汝许多罗嗦,分疆立界为?"予应之曰:妙性虽离名相,名相岂碍妙性;虚空法界虽无疆界,疆界岂碍虚空法界?吾欲捨东往西,必须定南辨北,庶几方向不迷,措足有地。【讲记】上来,论主造论,慈悲济世,慧日高悬,  相似文献   
22.
众所周知,明代有四大高僧。他们分别是释袜宏、释真可、释德清和释智旭。以他们是“出尘体道,以极佛化”的“出类拔萃”者,故有此誉。其中,释袜宏、释真可、释德清三大高僧,又以“久栖胜地,道著清凉,或暂入兹山,感通大圣”,而又谓之明代五台山的著名高僧。所以,《清凉山志》卷三《莲池大师传》中说:  相似文献   
23.
宗喀巴(1357-1419),十五世纪初西藏佛教的改革者、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青海西宁湟中县鲁沙尔人(今塔尔寺一带)。湟中,藏语称为宗喀,故名宗喀巴。宗喀巴兄弟6人,他居第4。父名达惹哈伽鲁嘣格,属藏族的默族,是元朝兼管当地军民政务的达鲁花赤,是个较有实力的地方官员。他为人仁和,济贫救苦,敬信三  相似文献   
24.
早期道教神仙女青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查遍中国大陆出版的道教辞典,没有一部为女青专立一个词条的。但是,在我国出土的古代文献买地券、镇墓文中却经常可以看到女青的名字。今天的研究者也是从这两种出土文献中了解到早期道教(天师道)还有这么一个重要神仙的。买地券、镇墓文是东汉中后期出现的具有鲜明道教文化特征的随葬文字材料,主要内容是为死者买阴间宅地一处,要求幽冥各级官吏不要侵害死者灵魂,阴阳殊界,死者鬼魂也不要回到人间作祟,复连生者。①东汉魏晋的买地券、镇墓文都是以“如律令”结尾,到南北朝时期,有些券文的结尾变成了“如太上老君地下女青律令”。现在可见到…  相似文献   
25.
关于美的定义,随着潮流变幻有着不同的价值标准,艺术与设计反映着现实世界价值标准的演进,同时又影响着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追求美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新一代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的魅力在于,无论来自哪个国家,无论有着何种不同的抱负与梦想,这富有创造性的一代,一点一点抛掉了人云亦云的审美情性,用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反省着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相似文献   
26.
大理石     
智敏 《佛教文化》1993,(1):20-20
时间逃逸了只余下画面  相似文献   
27.
大师的心态     
大师年轻时在上海穷困潦倒,常常为一顿饭发愁。他的鞋前面裂开一个口子像鲇鱼的嘴,他既没钱买新鞋,也没钱缝补。  相似文献   
28.
养生百科     
凤仙花枸杞酒用料:凤仙花15克,枸杞子50克,白酒500毫升。制法:将凤仙花、枸杞子浸入白酒内,密封贮存,经常摇荡,15日后即成。每服20-50毫升,每日1-2次炖热温服。功效:养肝补肾,祛风消肿,活血止痛。适应症:风温腰痛,肾虚腰痛。一花双叶方用料:扶桑花30克,白芙蓉叶、牛蒡叶各10克。制法:先上3味研为细末,用白蜜调匀,敷于患处,每日1次。功效:疏风散热,消肿解毒。适应症:痈疽,腮腺炎。合欢花粥用料:合欢花5克,粳米50克。制法:将合欢花研为细末,调入粳米粥内即成。每日1剂。功效:舒郁理气,安神活络。适应症:梅核气。(摘自蒋建栋主编《百花治百病》…  相似文献   
29.
释心澄 《法音》2021,(1):39-42
前言克俭是中华美德,中华民族自古就提倡珍惜粮食、勤俭节省。《尚书·大禹谟》曰:"克勤于邦,克俭于家。"《道德经》说:"吾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孔子提倡"温良恭俭让",并提倡"谨身节用,以养父母"之孝;墨子撰《节用》以纠奢。由此可见,先秦之际,克俭之德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的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30.
《佛教文化》期刊(1992.1—2)中,载有张中行先生写的《禅的禅外说》一文,他举出禅外说禅的四点理由:一、有怎样想就怎样说的自由,没有在禅堂参禅的麻烦。(不求参究但要弄清开悟所得是怎么回事?)。二、禅,作为文化史的一种现象,记述事实,分析因果,评定是非,只能站在禅外。三、禅境迷离恍惚,难于理解,必须使常人清晰易解,容易接受。四、有关史料问题,去伪存真,应站在禅外。其中心思想,如他说:“说禅,我站在禅外,以科学常识为依据,解释、衡量看似难解的种种。”他如何以科学常识解释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