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王俊 《天风》2017,(8):8-9
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农村人口大量迁移城市,给农村教会带来了许多危机与挑战。如农村教会礼拜人数减少,教牧人员依然缺乏,异端邪说乘虚而入……农村教会如何依靠自身努力促进健康发展?各地基督教两会和城市教会如何施以援手?本期几位作者对此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2.
王雷 《天风》2017,(9):13-15
在教会内,退休常常成为人们欲言又止的一个话题。虽然退休制度在部分基督教两会或相关机构中已实施多年,但就基层教会而言,退休制度还远远不够健全,或远远没有落实到位,因此,关注和解决教牧人员的退休问题迫在眉睫。一、基层教会在退休观念上的迟滞、茫然及误区(一)很多教会和教牧人员从未关注和思考过退休问题。笔者曾就这一问题询问过一些牧师、长老和传道员,他们均声称从未考虑过。  相似文献   
133.
毛丽茹 《天风》2017,(9):20-21
只有在一片疏松的土地上,种子才能良好地发芽随着社会的繁荣发展,教会也日益欣欣向荣,信徒人数与日俱增。教会里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那么,教会如何才能牧养好年轻人呢?以下是笔者的点滴认识。给年轻人一个成长的空间毋庸讳言,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有过程。年轻人比较热情好动,争胜好强,充满了生命活力,令人羡慕。  相似文献   
134.
一、城镇化对中国基督教的影响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基督教在信徒数量、城乡信徒结构、教会牧养方式、社会参与方式、宗教供需关系等方面均发生明显变化。1.信徒向城市转移,城乡基督教人口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农村基督徒大量向城市迁移,城市基督徒数量增长明显,城乡基督教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5.
什么是“对的”,和对它的证立,是道德哲学中具有争议性的核心问题,也是效用主义和道义论间的主要差异之所在。统合效用主义对于“好的就是对的”这个陈述有一套完整周延的说法。而道义论对这个问题的证立不够周延或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36.
任翠 《道德与文明》2019,(1):104-110
现代传媒作为越来越复杂的物理装置,以无声的语言改变着人的精神世界。我们都把现代传媒看成造成心灵失序的渊薮,事实上,并不是物理的装置改变了人的心灵结构,而是在现代性语境下,人的德性世界自身出了问题。放逐人的心灵,企盼物理装置的救赎,那一定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唯一的出路在于使人以人的方式同他者进行情感交融、思想交流。用交融和交流为无所不能的现代传媒和"交换"祛魅。祛魅使人的德性世界裸化,返魅使人的德性世界丰富。只有拥有健全的道德人格才会使人们充分运用现代传媒进行广泛的、有深度的交往,而又不失去充分运用信、知、情、意四种力量助力自己过一种整体性的好生活。  相似文献   
137.
论公民身份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海军 《学海》2008,(3):72-76
公民的概念和公民身份理论是当代政治、社会和法律理论领域中的核心概念,近些年逐渐成为了中国学界关注的理论焦点之一,而对公民身份的基本内涵和属性却缺乏相应深入的研究和了解.本文从内在逻辑和演进脉络两个方面入手,讨论了公民身份本身固有的三对矛盾统一体即二重性,即民族性与世界性,权利性与责任性,私人性与公共性.相信通过对公民身份二重性的充分认识,对于培养"好公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参照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8.
思恩 《天风》2008,(4):29-29
该隐意思即为"得",他是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的长子.相信,当年该隐出生时,亚当和夏娃是非常欢喜快乐的,夏娃还高兴地说:"耶和华使我得了一个男子." (创4:1)后来,夏娃又生了该隐的兄弟亚伯,他们两兄弟长大后,该隐成了一个种地的农夫,亚伯则成了一个牧羊的牧人.  相似文献   
139.
纳斯鲍姆在《善的脆弱性》一书中以“运气”对好生活的影响为主线,考察了亚里士多德为经验立场之下的实践智慧进行辩护的理由.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神目观”不同,他重视偶然的灾难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对人类的好生活的影响.好生活本来是具有脆弱性的,纳斯鲍姆分析了人面对这种脆弱性表现出来的实践智慧.在这种情况下,好生活的特点是不可通约的、多元的、不确定的,实践智慧的洞察力也是非理性的、非演绎性的.只有这样,伦理学才是以人类为中心的.这也表明了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巨大张力.  相似文献   
140.
颜青山 《伦理学研究》2013,(1):27-33,141
通过改进齐硕姆-摩尔分析内在价值的孤立法方法,可以发展出“态度孤立法”和“极端孤立法”两种新方法.意向内容“坏”和“错”分别处于意向态度“愧”和“悔”的态度之下,因为“愧”可以孤立于“悔”,所以“坏”与“错”是相互独立、互不还原的.由此,“好”与“对”也是不可相互还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