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17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心富和财富     
何修金 《天风》1996,(11):38-38
常听到有人说:“一切都在主手中,主为什么不赐福我们发财?”“咱信主的人发财的比不上没信主的人”等等。这问题着实困惑了许多人,使他们灵命不能长进,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相似文献   
142.
论公民身份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海军 《学海》2008,(3):72-76
公民的概念和公民身份理论是当代政治、社会和法律理论领域中的核心概念,近些年逐渐成为了中国学界关注的理论焦点之一,而对公民身份的基本内涵和属性却缺乏相应深入的研究和了解.本文从内在逻辑和演进脉络两个方面入手,讨论了公民身份本身固有的三对矛盾统一体即二重性,即民族性与世界性,权利性与责任性,私人性与公共性.相信通过对公民身份二重性的充分认识,对于培养"好公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参照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3.
毛丽茹 《天风》2017,(9):20-21
只有在一片疏松的土地上,种子才能良好地发芽随着社会的繁荣发展,教会也日益欣欣向荣,信徒人数与日俱增。教会里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那么,教会如何才能牧养好年轻人呢?以下是笔者的点滴认识。给年轻人一个成长的空间毋庸讳言,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有过程。年轻人比较热情好动,争胜好强,充满了生命活力,令人羡慕。  相似文献   
144.
佛教文献记录的梁武帝天监三年发菩提心"舍道"一事,因时间、人物等衔接问题,引发诸多争议。本文从文献记载及流传情况着手,结合分析梁初佛、道二教之争,指出梁武帝天监三年发菩提心"舍道",是佛、道二教斗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5.
任翠 《道德与文明》2019,(1):104-110
现代传媒作为越来越复杂的物理装置,以无声的语言改变着人的精神世界。我们都把现代传媒看成造成心灵失序的渊薮,事实上,并不是物理的装置改变了人的心灵结构,而是在现代性语境下,人的德性世界自身出了问题。放逐人的心灵,企盼物理装置的救赎,那一定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唯一的出路在于使人以人的方式同他者进行情感交融、思想交流。用交融和交流为无所不能的现代传媒和"交换"祛魅。祛魅使人的德性世界裸化,返魅使人的德性世界丰富。只有拥有健全的道德人格才会使人们充分运用现代传媒进行广泛的、有深度的交往,而又不失去充分运用信、知、情、意四种力量助力自己过一种整体性的好生活。  相似文献   
146.
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分别以培养好人和好公民为目标,二者在学术传统、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教育时段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然而,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之间的差异并不能切断二者之间"天然的联系"。在现代社会,必须同时推行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而不是以一者取代另一者。"替代论"的问题在于未能全面把握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之间的差异与共生关系。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之间的差异根源于二者理论基础的转向而导致的道德基础的差异。这一差异使得二者对于德性尤其是对于公民德性的理解产生分歧。解决的路径在于证成二者道德基础的同源性,从而使道德教育成为公民教育的基础,使公民教育成为道德教育的保障。由此,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将在差异中实现共生,共同引导个体以其理性去批判和反思何谓美好生活以及如何追寻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47.
斋醮科仪与神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斋醮活动内容殊广,主要有设坛、上供、焚香、升坛、画符、念咒、鸣鼓、发炉、降神、迎驾、表章、诵经、赞颂、宣词、步虚等等,并配以烛灯、禹步、唱礼和音乐等。通过各种仪式,祭告神灵,祈求消灾赐福、超度亡灵以及歌颂太上圣者的哲理——清静无为、和平自然的神仙意境。斋醮不仅是道士们的修持炼养方法,而且是用来团结信众、阐道布教和宣传义教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8.
什么是“对的”,和对它的证立,是道德哲学中具有争议性的核心问题,也是效用主义和道义论间的主要差异之所在。统合效用主义对于“好的就是对的”这个陈述有一套完整周延的说法。而道义论对这个问题的证立不够周延或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49.
李侗继承了杨时、罗从彦一系的理学,对朱熹的四书学和理学的形成都发挥了指导和启发的作用。本文分别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角度来论述李侗对朱熹的影响,展现了李侗在洛学发展为闽学过程中居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0.
魏代富 《孔子研究》2023,(6):107-117+159-160
在《论语》阐释中,应该充分根据其他典籍的记载,将文句还原到具体的背景中去,而非单从文句作主观的引申与深化。通过对背景的分析可知,《子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的“色”不是指“女色”——卫灵公夫人南子,而是指“男色”——卫灵公幸臣宦官雍渠。《史记》载孔子凭借蘧伯玉而见卫灵公,是孔子圣化后的结果,在孟子生活的时代,至少还流传着孔子凭借颜雠由、弥子瑕、雍渠见卫灵公三种说法。《宪问》记载陈恒弑君、孔子请求讨伐陈恒是后人虚构的,实际上孔子在陈恒弑君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暗中支持并促进了此事的完成。与陈恒作为政敌的阚止即孔子弟子宰予,因为阻碍陈恒弑君,违逆了孔子的意思,在《论语》中成为被否定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