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坡旅甲     
李亚丁 《天风》1995,(3):40-41
坡旅甲(又译波利卡普),示每拿教会主教,使徒约翰的门徒,也是安提阿教会主教伊格那丢的好朋友。关于他的生平与殉道,在二世纪著名教父爱任纽的著述及优西比乌的《基督教会史》中都有记载。坡旅甲自己的著作仅有他写给腓立比教会的书信保存下来,成为我们了解初期教会及坡旅甲本人的极有价值的文献。 坡旅甲生于主后69年左右。  相似文献   
992.
研究采用n-back任务,检验药物相关线索对海洛因戒断者工作记忆刷新的影响,旨在探究海洛因戒断者由于长期药物使用造成的认知损伤和药物相关线索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无论在1-back任务中还是在2-back任务中,相对于正常人,海洛因戒断者反应时长更长。(2)相对于中性线索条件,海洛因戒断者在药物相关线索条件下的反应时更长;(3)相对于2-back任务,正常人与海洛因戒断者在1-back任务中的正确率更高。这可能表明长期的药物使用会使海洛因成瘾戒断者的工作记忆刷新能力受损,而药物相关线索会进一步干扰这种认知损伤。  相似文献   
993.
摘要 自我控制在跨期选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个体自我控制资源损耗(简称自我耗损)会影响随后的决策行为。本研究利用双任务范式考察了自我损耗对不同特质自控者跨期选择影响差异。结果发现,自我损耗使低自控者在跨期选择中更倾向于选择较小即时奖赏,而对高自控者的跨期选择倾向没有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说明,状态自控对不同特质自控个体跨期选择的影响明显不同,本研究为不同自控特质个体更好地进行跨期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明莉莉  胡学平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2):2147-2160
人类嗓音作为听觉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含了大量副语言信息以帮助识别个体身份, 尤其对于盲人而言, 视觉面孔经验的缺乏使得嗓音信息成为其感知对方个体特征的主要来源。通过结合正常视力者和盲人在嗓音选择性加工和嗓音身份加工方面的研究, 尝试揭示普遍的人类嗓音加工模式以及盲人特异的嗓音加工机制。此外, 与视觉面孔加工相关的梭状回脑区也参与并卷入了两类人群的嗓音加工任务, 以此为基础梳理的视听整合模型和基于去掩蔽效应的跨模态重组假说, 为这两类人群嗓音加工神经基础的差异性提供了相应的解释机制, 未来研究希望可以进一步探究盲人的嗓音加工策略, 以及考察左侧颞上沟/回脑区在嗓音加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丁耘 《现代哲学》2021,(1):76-93
本文关注的是现象学运动在面对中国哲学传统时所发生的"道学转向"。张祥龙教授在新著《儒家哲学史讲演录》中,将这一转向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本文试图在阐述张祥龙思想转变、新著贡献的基础上,讨论此书为当前中国哲学的创发带来的新契机。首先,祥龙教授思想的突转尤其体现在不再以海德格尔哲学为支配性的思想基源,而是将重心转向儒家传统,呈显为糅合唯识学的后现象学哲学,进而将现象学的道学转向带到心性、伦理阶段。其次,这一"心性-天道之路"结晶在《儒家哲学史讲演录》中的心学论述中。张祥龙在"时机化"学说的照应下,既会通儒佛,又指点出儒佛分际。其心学有三大贡献:道术上对"儒瑜伽"的总结;道学上对"赤子之心""孝悌慈"的阐发;道统上对罗近溪正统地位的发现与肯定。然而,在张祥龙道路所抵达的地方,仍可进一步追问比伦理转向更本源的道学转向的可能。伦理转向的真正完成需首先解悟"道体"。  相似文献   
996.
秦蓁 《孔子研究》2016,(5):90-96
欧阳修的《诗本义》以求取"诗人之意"和"圣人之志"为解诗之本。在寻绎"诗人之意"的层面,他据上下文理求诗,剖析了诗歌发生的心理特征,并考之以"人情",体现出"文士解诗"的思想原则和阐释方法。但欧阳修把达"圣人之志"作为解《诗》的最终旨归,体现了经学为"体"、文学为"用"的阐释原则。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提出的"阐释的循环",是《诗本义》最核心的释《诗》方法——"据文求义"的阐释学原理。  相似文献   
997.
沈学彬 《天风》2016,(6):12-13
今年3月,为响应“扶贫攻坚”的国家战略,基督教全国两会发出倡议,号召和动员各基层基督教两会和活动场所、神学院校和信徒进一步投入到“扶贫济困”的事业中去,更加精准地集中好、用好有限资源,更好地发挥基督教慈善活动的优势。本期几位作者对此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98.
徐晓鸿 《天风》2016,(4):27-28
正根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简称"景教碑",下同)的记载,基督教第一次传入中国应在唐贞观九年(635年),来自大秦国(叙利亚)的传教士阿罗本"远将经像,来献上京",这被认为是基督教首次传入中国的铁证。至于景教一名,碑文解释说"真常之道,妙而难名,功用昭彰,强称景教"。景教碑出土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尽管钱大昕等人考证它应在万历年间出土,但多数学者并  相似文献   
999.
宗超 《孔子研究》2016,(5):27-33
孔子之教,实乃人格之教,以教人求"仁"为最大教义。孔子"仁"的思想源于他"对人性的自觉",即:人性即"仁",它本身就充分自足、尽涵万物,赋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量,故终可与天道合一以"成仁"。孔子之教立足于这种自觉,以教人"下学而上达"为主要内容,欲人于"博文约礼"之中自达"知天命"之境,自悟得"性与天道"的高深道理。孔子以典范人格的身教为教育之最有效的教育手段,而其本人正是最佳典范,他以身作则地为此作了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00.
神僧万回生活于唐代贞观至景云年间,当世即多传其神迹,唐时碑文、诗歌、笔记中已有较多记载,其身后不久即被充分神异化。至宋代,万回形象发生变异,因战乱背景下其"万里而回"的特异功能满足了民众渴望团聚的心理需求,于是被民间神化为"和合之神",崇祀甚盛,至明代其信仰则被寒山拾得的"和合二仙"取代。万回其人其事并成为一种文学典故与形象,在诗、文、词、小说、戏剧领域均有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