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美育心理神经机制研究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心理与脑神经科学"联姻"研究的目标,是对美育心理及其神经机制的认识.美育心理神经机制的研究可以从脑区激活、边缘系统、分子生物学、脑发育机制以及美育与脑研究方法等视角展开.  相似文献   
72.
女性领导能力中介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问卷调研和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对女性领导模式对食业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其中主要实证分析女性领导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女性领导能力在女性领导模式对企业绩效之间大部分中介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73.
As a pair of important categor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ming 命 (destiny or decrees)” and “tian ming 天命 (heavenly ordinances)” mainly refer to the constraints placed on human beings. Both originated from “ling 令 (decrees),” which evolved from “wang ling 王令 (royal decrees)” into “tian ling 天令 (heavenly decrees),” and then became “ming” from a throne because of the decisive role of “heavenly decrees” over a throne. “Ming” and “tian ming” have different definitions: “Ming” represented the limits Heaven placed on the natural lives of human beings and was an objective force that men could not direct, but was embodied in human beings as their “destiny”; “Tian ming” reflected the moral ideals of human beings in their self-identification; It originated in man but had to be verified by Heaven, and it was therefore the true ordinance that Heaven placed on human beings. “Ming” and “tian ming” are two perspectives on the tradi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ven and human beings, and at the same time Confucians and Daoists placed different emphasis on them. Translated by Huang Deyuan from Zhongguo zhexueshi 中国哲学史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2007, (4): 11–21  相似文献   
74.
女性绘画的自述性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以女性视角去观察去体会生活,女性意识的题材选取,主题思想上的自我表达与情感转化,她们用自己的语言来阐释对生活的理解与体会,表达对生命的热爱与激情.  相似文献   
75.
苗族银饰始终以女性作为主体来彰显其美,处处体现了苗族社会对女性命运的尊重与人生的关爱。苗族银饰,实际上也成为苗族女性实现家族记忆与情感寄托的表征符号。  相似文献   
76.
云南少数民族女性与宗教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隐含着人类历史的文化基因.男女两性共同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文化.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义视角下社会性别研究的兴起,学术界对宗教的研究也开拓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学术旨趣,如女性与宗教这一新动向的出现.云南民族众多,由于其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历史发展的不均衡性,其宗教类型齐全,信仰内涵丰富.在此背景下,本文拟对近些年来云南少数民族女性与宗教的相关研究情况,分别作一宗教人类学理论视角下的概述.  相似文献   
77.
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试图在传统的宗教基础失效之后,重建道德,为道德规范提供新的基础。通过对道德意识的思考,哈贝马斯论证了道德共同体所有成员共有的内在超越视角,提出了话语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虽然话语伦理学仍有自己的理论局限,但它的道德视角重建却为在当代多元化社会中达成规范共识指出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78.
蔡厚德 《心理学报》2005,37(1):14-18
采用半视野速示术将标准刺激在中间视野呈现,比较刺激以不同偏心视角(3.5°,5°和6.5°)在左或右视野同时呈现,以检查不同偏心视角引起比较刺激知觉辨认难度的改变对汉字大写数字奇-偶概念同/异判断任务在大脑两半球间分布式加工的影响。结果显示:随偏心视角的增大正确反应时和错误百分数均显著提高;三种视角条件下左右手的正确反应时均有明显的右视野(左半球)优势;3.5°视角右视野(左半球)呈现时右手反应明显快于左手,5°视角右视野(左半球)与左视野(右半球)呈现时均为右手反应明显快于左手,6.5°视角右视野(左半球)与左视野(右半球)呈现时均为左手反应明显快于右手。这些结果提示:本研究条件下只有比较刺激在6.5°偏心视角呈现时刺激和反应可能出现大脑两半球间分布式加工,3.5°和5°视角呈现时可能为左半球单独加工。6.5°视角刺激呈现的分布加工明显由于大视角呈现时比较刺激辨认难度与注意要求的提高所致。  相似文献   
79.
徐晗 《四川心理科学》2014,(18):144-144
中西方的女性虽同属“第二性”的地位,但中西方女性的生存状况的差异,以及中西方传统文化内涵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女性文学作品中女性文学形象并不能一概而论。自80年代开始,中国大量译介、借鉴、吸收西方女性文学理论批评来探讨、解析中国女性文学形象,将中国女性文学形象与西方女性文学形象放在同一纬度,明显显示出了其局限性。因而,我们要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重新构建出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80.
史蓉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92-192
川端文学离不开女性,男性往往只是映照女性的一面镜子。女性的美丽使他感动,也使他悲哀。同时,女性本身也是美丽与悲哀的结晶,因其美丽而悲哀,也因其柔弱而悲哀,又因其悲哀而更加美丽。女性成为川端表现“永恒的基本主题”的必由之路,成为他美学追求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