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38篇
  2429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王异芳  苏彦捷 《心理科学》2008,31(2):324-327
失言探测与理解是一种融入了人际互动,需要个体体会交往双方心理感受的高级心理理论任务.本研究采用图片-故事法探讨失言情境(他人对自我、自我对他人和他人对他人 )对5~8岁儿童失言探测与理解的影响.结果发现,7~8岁儿童基本拥有了失言探测与理解能力,6、7、8岁儿童在所有情境下失言探测和理解能力同步发展,而5岁儿童在他人对自我情境下失言探测与理解的成绩显著好于自我对他人情境下的成绩,提示失言探测与理解能力在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822.
中国人格心理学发展路径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同辉 《心理科学》2008,31(2):504-506
金文以现实困境为切入点,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对中国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反思.第一,对中国现代人格心理学的现实状态进行了剖析.第二,以Mind和Mentality的区别破解了西化与本土的争论.第三,分析了中国人格心理学现实困境的两大根源:文化的错位和文化的缺位.第四,以文化排异性困境和文化缺位性困境为标准,从科学哲学层面反思、区隔和辨析了中国人格心理学的两种独立路径,即知识论层面的表层反思和方法论层面的深层反思,前者以本土化与方法论的拿来主义为主要特征,后者以本土与方法论的独立为主要特征.通过分析两种独立路径对文化排异性困境和文化缺位性困境破解程度的优劣而得出结论:只有探索和建立坚实而有效的本土方法论,才会有中国本土人格心理学构建和发展的康庄之路.  相似文献   
823.
梁隽华 《现代哲学》2008,(3):127-132
罗汝芳学<易>,悟得<易>理贯通四书五经,认为<易>"乾""坤"的"生生"之理就是天命之性,就是仁,也是心;"太极"不在"易"之外,它本身就是乾坤,是有和无的统一,实有道体又圆融无碍,它成为性命的根源,其自身又是超越善恶的"至善".他从乾坤本体的生生之理又引申出即本体即工夫、"不动心"及"自然"的工夫论.  相似文献   
824.
近年来, 从社会网络视角考察同伴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互作用正成为发展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者多借助整体网和纵向数据, 通过两种作用机制, 即选择过程(selection process) (强调心理和行为变量对社会网络和同伴关系的影响, 如关系的形成、维持和解除)和影响过程(influence process) (强调社会网络和同伴关系对心理和行为变量的影响), 来分析同伴关系与心理健康协同演进的动态过程。实证研究关注的领域集中在青少年健康风险行为(如吸烟、喝酒、药物滥用)和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孤独感)。未来研究应该注重拓展社会网络的类型和样本、加强理论建构、增加对积极心理和消极关系的研究, 并有望在互联网领域及社会网络的生物学基础等方面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825.
20 0 2年 10月 13日~ 15日 ,在云南师范大学召开了“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 2 0 0 2年学术年会 ,此次大会是由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办 ,委托云南师范大学和浙江大学联合承办的。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理论问题和心理学的后现代问题。”出席本届年会的正式代表共有 70多人 ,分别来自全国 30多所高校和研究所以及几家出版社 ,其中教授、副教授 4 0人 ,讲师、博士、硕士 2 0多个 ,既有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也有后起的年轻一代 ,因此本次年会是一次名副其实的理论心理学界的老中青…  相似文献   
826.
谢正强 《宗教学研究》2003,2(3):100-104
钟吕内丹是五代宋初开一代风气之先的丹法系统 ,它以道教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为其理论基础 ,而这一思想基础更直接的来源则是汉代道教经典《周易参同契》。本文将《周易参同契》与钟吕内丹派经典《灵宝毕法》、《钟吕传道集》、《西山群仙会真记》等相比较 ,并参以其它内丹经典 ,深入分析了《参同契》对钟吕内丹道理论建构的重要影响 ,包括天道观、药物论、火侯说等。  相似文献   
827.
南宋时期的《参同契》注本和刊本,对宋元以后的《参同契》文献形态和内修(内丹)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理清道教思想史上《参同契》内修思想演变的脉络,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南宋时期的《参同契》的文献面貌和文献实态进行比较深入的考察。本稿试图以曾慥《道枢》和南宋刊行的彭晓注《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为线索展开论考。考虑到刊物的篇幅,本稿拟分两次刊出。  相似文献   
828.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道长: 在泉州市道协的积极筹备和大家的支持下,由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福建省宗教学会和福建省道教协会共同举办的“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于今天在泉州隆重地召开了。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向会议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向远道而来的  相似文献   
829.
王小明 《法音》2004,(1):36-37
本刊讯2003年12月4日下午,由香港佛教三德弘法中心主办的“佛教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央统战部二局蒋坚永副局长,国家宗教事务局杨同祥副局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明生法师、觉醒法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杨曾文所长,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方立天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黄夏年教授,香港大学副校长李焯芬教授,台湾法鼓山佛学研究所李志夫所长,香港三德弘法中心创办人净雄法师,中国佛教协会港澳台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普正法师,中国佛学院常务副教务长向学法师,以及来自“两岸四地”的法师、学者、居…  相似文献   
830.
本文以程颐与其弟子吕大临与苏季明的“中和”之辩为中心 ,围绕双方辩论的焦点 :中和的名义、已发与未发的工夫、应付情感的方法等 ,详细考察了北宋道学家视野中的“中和”说。本文认为 ,程颐与其高足的“中和”之辩 ,体现了心性二元论的道德理性主义与心性一元论的道德直觉主义的交锋 ,一方面重新开启了《中庸》“中和”说的不同视域 ,另一方面也为朱熹乾道五年的“中和”之悟提供了思想资源和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