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传统师德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勾画传统师德产生与发展脉络的基础上 ,概括出六大师德规范与四大教师伦理精神 ,并联系社会实际 ,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塑造师德理想人格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2.
2009年12月8日,五台山佛教协会院内举行了“送温暖、献爱心”赈灾捐款活动。一大早,来自全山50余座寺庙的僧尼代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争相捐款,特别是那些远离台怀、被大雪封山的台顶寺庙以及偏远小寺的僧尼,他们不畏路途遥远,头顶寒风,  相似文献   
103.
家园     
陈南耀 《天风》2009,(5):60-60
家,是生长爱的园地!所以称"家园". 在这个园地里,浓浓的亲情是松软肥沃的土壤,感情的流露是涓涓的细流;爱心所发出的光芒如同暖洋洋的阳光.在这个园里,播种的是爱心,耕耘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幸福. 家,就是生长爱的园地!没有爱的家,好像天空没有太阳,阴冷可怕,犹如菜汤里没有盐巴,淡而无味,又似旱地少了雨水,绝迹绿色.如果少了爱,等于少了家庭黏合剂,这家将是一盘散沙.  相似文献   
104.
小学生班内人际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奕 《社会心理科学》2000,(2):92-94,99
一个优秀班集体,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他是个体心理正常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作为教师应积极创设集体气氛,在学生中提倡自尊自爱、互敬互谅、互帮互学的风气,并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交往,这样有利于同学间加深了解.联络感情,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教师要把爱心融化到班集体的氛围之中,使每个学生生活在团结、祥和的集体中。  相似文献   
105.
今年春天,天主教唐山教区的神父修女们来到兴国禅寺,与寺内的僧众和信众一起,为兴国禅寺栽种下一片浓浓的绿荫。这片被他们共同命名为“友谊林”的树林,不仅为正在建设的兴国禅寺增添了一片新绿,同时也播下了宗教间和谐友爱的种子。这是天主教唐山教区奉献社会、共创和谐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6.
陈斌辉 《天风》2004,(2):40-41
我们这个家庭,充满着和气、更充满着欢乐。俗话说舌头和牙齿,偶尔也 有磕碰的时候,但我们效法基督,我们就会多一份宽容,而少一份计较——  相似文献   
107.
生命在呼唤     
高欣 《天风》2004,(4):52-52
我很难会忘记,在2004年2月23日的早晨,我家那只可爱的“大花猫咪”一瞬间被歹人偷走了……伤心恍惚之余,自责自己由于一时的疏忽不慎,以致送掉了那小生命的一条性命。 如果我不在那个不该开门的时候开了一条门缝,“猫咪”就不会直窜而出,走上不归路…… 如果我当时紧跟着走出一步,“猫咪”也就不会落入歹人所设的圈套,而落入歹人之手…… 如果我听到它最后的一声哀叫,马上寻迹追踪而出,也可能及时挽回“猫咪”的无辜性命……  相似文献   
108.
爱与福     
高欣  新望 《天风》2003,(5):29-29
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一生如果对于社会、对于他人付出的爱心越多,生命中就越会处处显出安详、平和和富足。 老师教书育人,讲的是有教无类;医生治病救人,讲的是救死扶伤。老师拯救的是灵魂,医生拯救的是肉体。都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们播种的是文明和健康,收获的是爱戴和尊敬。他们播撒的爱心多了,心地就格外明净,极少污浊之气,遇事总能谦卑有礼,不慌不乱,尤其是乐善  相似文献   
109.
沙石的奉献     
伏永红 《天风》2004,(3):22-22
我爱沙石至高无尚的品质,更爱像沙石一样不图名、不为利……  相似文献   
110.
王学富 《天风》2004,(5):22-23
有一位基督徒母亲,带着27岁的儿子前来求助,她讲述了这样的情况:一些年前,她的儿子没有考上重点大学,极不情愿地上了一所普通大学。大学四年里,他的情绪一直没有调整过来,不仅影响了学业,也导致了人际关系的问题。毕业之后参加工作,他出现了社会适应的困难,不愿去承受,反而躲回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