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42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8—15岁儿童冲突解决策略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了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地区某小学二年级和五年级、初中二年级的学生(n=180)进行了有关冲突解决策略使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冲突解决策略的运用上有明显的年龄效应,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地使用冲突解决策略。在使用冲突解决策略方面还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孩比男孩更多使用冲突解决策略。研究还发现儿童的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52.
自我中心结构中的空间方位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牟炜民  张侃 《心理科学》1999,22(4):358-359
1引言人们经常混淆左右,而较少混淆前后或上下,这种现象称为方位效应。空间物体定位和物体搜索对人类的生存和日常生活非常重要。自我中心结构(egocentricframeworks)中的物体定位是指计算出某个物体在自我中心结构中的位置,而物体搜索指的是计算出自我中心结构中某个位置的物体是什么。大量研究发现人在进行物体定位和物体搜索时存在明显的方位效应,对于这些方位效应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人对环境中物体相对于自己的空间位置关系的表征的结构和性质。方位效应的研究分为知觉空间中方位效应的研究和想象空间中方位效…  相似文献   
853.
关于纯粹接触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郭力平  杨治良 《心理科学》1999,22(5):403-406,402
本文研究以甲骨文字为实验材料,考察一纯粹接触效应的实性及其特点;同时希望借助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 示情绪与记忆,知觉之间关系提供线索和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854.
本文介绍了测查婴儿期概念发生的两种主要方法:知觉辨认法和习惯化/去习惯化法;并较详细地描述了这两类方法的设计思路、具体使用程序及不同的测查角度;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这两类方法的使用对于进一步了解人类个体概念的起源及个体概念形成的机制等问题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5.
知觉表征系统最近被认知心理学家广泛认同,Schacter认为知觉表征系统在内隐记忆测验中起重要作用,知觉表征系统又与失语、失认、失读有密切联系屈此深入分析它们本身的特点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明确内隐记忆。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情况,对从多种记忆系统方向进一步明确内隐记忆具有一定的可信性。近年来,记忆研究中最吸引人的结果就是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重大的实验性分离现象。对这种分离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理论解释,例如激活话、加工说、知觉表征系统、多种记忆系统等等[1.2.3.4]。本文仅探讨启动效应与知觉表征系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856.
林国彬  龚文合 《心理学报》1992,25(2):95-100
本实验训练恒河猴对两组其和不超过8的刺激实体(卡片上的黑色圆点)进行相加,再与第三组刺激实体进行数多少的比较判断。实验共有9个训练程序,课题逐次由易到难,刺激的数目也由少到多。有一只恒河猴达到了全部9个程序的训练标准。证明恒河猴的确具有学会把两个数进行相加的能力。这种相加不可能是数数的结果,极可能是在知觉上将它们融合或接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857.
顾援 《心理科学》1993,16(4):245-246
本研究将在严格定义冲突与攻击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研究3至6岁儿童冲突、攻击与同伴地位这三者间的关系。攻击这个词在本研究中定义为一个人故意打、踢、推或伤害他人身体(躯体攻击)和口头污蔑或诋毁另一个人(口头攻击),而冲突则是两个人的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其表现为两个人意见不一致、不和或相互对立。本研究将对3至6岁儿童在自然冲突的情况下,考察以下问题:1.儿童参与冲突的比率与他们(她们)的被观察到的口头和躯体攻击的关系;2.在十周的观察前后进行的两次社交测量中所得到的“喜欢”和“厌恶”分数是否与冲突(如打架)有关;3.口头和躯体攻击的比率与同伴地位的关系。本研  相似文献   
858.
侯岩   《心理科学进展》1993,11(1):40-435
目前,内隐记忆的研究大都通过正常的测验成绩,在同一个领域检验假设进行的。认知神经科学可以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法,在不同领域使内隐记忆的理论得到诸多补充数据,提高并扩展内隐记忆的研究水平。它从自身研究方面论证了多重记忆系统和加工理论对许多来自单纯实验性操作中的结果无法解释的片面性,使两者在新的研究策略下达到协调统一,这种新的而非唯一的研究策略使内隐记忆的研究更趋完善和深入。  相似文献   
859.
结果冲突与作业难度对双重作业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葛列众  朱祖祥 《心理学报》1995,28(3):247-253
运用单作业和双作业操作探讨结果冲突与作业难度对双重作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信息干扰对双作业操作有着明显的影响。信息干扰越大,结果冲突效应越大,双作业操作绩效越差。(2)作业难度对双作业绩效有明显影响。作业难度越大,双作业操作绩效越差。根据实验结果,本研究提出了双因素假设:信息干扰和资源竞争是影响双作业操作绩效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60.
用特征结合错误率为测量指标研究早期知觉过程的实验称为IC实验,它是研究早期知觉过程的有效工具。通过它可以研究:(1)视觉特征整合中的组装问题:注意的“聚光灯”怎样将特征整合起来?(2)知觉基本单元问题:视觉系统如何首先编码基本特征?(3)知识的表征问题:在人类认知的最初阶段是如何编码、表征信息的?(4)记忆现象:是否存在真正的感觉记忆?(5)大脑半球功能优势效应:在早期加工阶段的特征抽取是否存在优势化?(6)字词识别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