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韩国儒学是东亚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韩国儒学与中国儒学和日本儒学相比较,具有自己的特性,这种特性具体说就是重"气"、重"情"、重"实"。具有这种特性的韩国儒学,在韩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32.
张载两层结构的宇宙论哲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明理学研究中,张载(字子厚,学者称横渠先生,1020~1077年)关学的难度最大①,而其宇宙论哲学的难度尤大,产生的歧义令人相当困扰.我们可以把张载宇宙论哲学存在的问题聚焦为:张载所谓"太虚"概念的涵义、意义和实质是什么?如何从"太虚"与"气"的地位、状态和作用等方面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太虚"与"气"是同质的还是异质的?这些问题,关系到对张载宇宙论哲学特质乃至其哲学基本性质的理解.作为解决这些跨世纪难题的尝试,本文拟分以下三部分进行探讨:搭建两层结构的宇宙论哲学诠释框架,"太虚无形,气之本体"的宇宙本体论,"太虚即气"的宇宙生成论.文中不当和不足之处,尚祈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33.
胡海忠 《周易研究》2022,(5):45-54+91
唐宋易学脉络中言说道体的语词经历了以“虚无”扬弃“无”、以“太虚”“太极”等扬弃“虚无”的演变过程。唐代《周易正义》中“虚无”“太虚”语义相同,是对道体之最究竟的描摹、形容,“太极”则是直接指向元气的语词。但不可将“太极”与元气完全等同,它的实际语用是对“有之所极”的“无称之称”,具有描摹、形容的词性。“虚无”“太虚”则可由形容词转义作名词,引申指具有“虚无”“太虚”性质的道体。张载等道学家对《周易正义》的这种用法有所继承,但由于辟佛老自觉意识的不断增强,道学家逐渐放弃了“虚无”,而采用“太虚”“太极”“道”“理”等更具确定性的语词来指称道体。  相似文献   
234.

基于“平台即服务”框架的“伦理即服务”(ethics as a service, EaaS)概念旨在解决抽象道德准则与人工智能实践间的转化鸿沟。当前护理机器人的伦理设计存在伦理服务者定位模糊、伦理设计简单化、伦理设计智能化误区与伦理场景单一化困境等不足。将EaaS框架运用到当前护理机器人的伦理设计活动中,有助于构建多方协调的伦理服务体系,实现多抽象层次的伦理设计审查,构建模块化的伦理情境,开展自发性的伦理定制服务。服务化和过程化的EaaS伦理设计,有助于实现伦理原则与具体应用之间的协调与统一,但也会对服务过程中的责任划分与隐私保提出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235.
236.
一心与六贼     
李安纲 《佛教文化》2002,(Z1):59-60
心为万物的主宰,三界唯心,心性三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二,离心无佛。 要成佛,必得从心做起,一刹那也不能离开。不过,人心放逸,跳荡不安,仿佛猿猴攀缘不已,影响修道。因此,修道之始,便要“牢拴心猿”,使其归正。正心诚意之后,就要消除肉体感官之贪欲情识,以保障心灵的完善和整一。然而,对自己开刀,总是艰难的。只有“心猿”刚正,才可扫除“六贼”。  相似文献   
237.
丁耘 《哲学动态》2020,(12):37-50+123
本文接续《道体学引论》中的讨论,尝试以道体学判摄中国近现代哲学。由于当前关于"生生之本"问题讨论的分歧,必定会引向佛学传统中的有关论述,也由于近现代中国哲学的各大家如章太炎、熊十力、梁漱溟、牟宗三、唐君毅等人多受佛学影响,因此本文在梳理当前有关讨论之后,尝试从佛学有关宗派出发,判摄中国近代哲学与西学,其中的核心就在于如何解决"太一(一)"和三"即"的关系。"道"作为"生生"之本,具有"即活动即存有即虚静"的展开方式。近现代中国心性哲学有"三大时刻",即唯识时、华严时、天台时。而华严宗"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之总纲,以及天台宗对"即"的丰富化(三即、六即)、一念化、当下化,都可用于发明道体学的原则。"一是一切"乃"生生"之根本原理。"一"相当于"虚静","是"相当于"活动","一切"相当于"存有"。"一是一切"就相当于《道体学引论》的"即虚静即活动即存有"。三即会一,就是本原之"即",就是"道体",也是判摄哲学诸宗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38.
从汉到唐,五岳祭祀时间经历了从一祷三祠到以五郊迎气日致祭的转变。在此期间,五岳祭祀一度从汉制一祷三祠降为春秋两祠,似受地方祭祀及民俗影响。北周时,朝野流行五行思想,朝廷重视《周礼》及郑玄五精帝之说,这些思想落实在礼制上便是扩充五郊兆。北周五郊从祀之神遍及天地诸神祇,五岳因从祀五郊开始按五郊迎气日享祀。以五郊迎气日祭五岳摆脱了秦汉以祭祀次数区别礼秩的制度设计,突出了五岳的五行内涵。  相似文献   
239.
针对围绕着冯友兰新理学体系评价的分歧,本文首先讨论了评价一种学说的方法论问题,指出其基本的学理前提是分清文本真实和重阐可能两个层面。在这样的基础上,本文详细考察了新理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两个部分——本体论和人生观,尤其是详细分析了本体论中理、气概念的逻辑失误,并指出了这两个部分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最后从总体上对新理学的得失成败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240.
正本刊讯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东方哲学学科重要奠基人,"印度总统奖"获得者,中国佛教协会前顾问巫白慧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10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巫白慧先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梵文学家和佛教因明学家。1919年出生于香港,广东惠州人。1940年,他被太虚大师选派到印度留学,先后就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