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陈来 《哲学研究》2022,(1):41-51+126
随着“气质之性”说的确立,“气”的观念成为朱子晚年讨论已发未发问题时的一个要素。文章从黄榦论性时所引述朱子“气不用事”的思想出发,梳理分析明清朱子学和朝鲜性理学中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对于朱子学中所说的“未发”,如果从性去理解可称为主性派,从心去理解则是主心派。主性派中,又可细分为主“天地之性”说和主“气质之性”说。主心派中,又可细分为“未发为中”说和“未发不中”说。通过这些不同理解,可见有的问题朱子本人虽论述较少,但却成为后世朱子学者的重要讨论对象。正是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形成了朱子学内部的不同观点或派别,这一过程也使得朱子哲学体系中的各种逻辑可能性得以渐次展开。  相似文献   
122.
本文主要讨论顾宪成对于性、命二者关系的看法。"天命"思想在顾宪成的思想中很重要,认为这是学问的"大头脑",是源头所系。他论性命主要依托于对孟子"性也有命焉""命也有性焉"二条的解释。然他论性命与孟子之意甚相反,主张性命交关,孟子则主张区别性命。顾宪成之性命的含义与孟子不同,与程朱也不同,特别是命的含义差别最大。孟子犹以命为命数之命,为在外者;而程朱则逐渐转向以气质论命,把在外之命归于在人身之气质;顾宪成所谓命则为先于性者,为"天命"之命。性、命二范畴在他的思想中有着特殊的界定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3.
贵州与重庆相依为邻,其佛教古来就受重庆影响。本文通过考察汉藏教理院档案、期刊文献及相关民国佛教报刊,梳理了重庆汉藏教理院的贵州学僧在汉院或重庆其他地方学习弘化情况,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这批学僧及汉院本身对民国及当代贵州佛教的种种影响,由此部分揭示出贵州佛教与重庆佛教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4.
太虚大师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高僧,是佛教改革派的领袖,被誉为佛教界的马丁·路德。他提出了"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提出了人间佛教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佛教的转型。创办世界佛学苑是太虚大师进行世界佛教运动的重要实践之一,旨在将佛教传播到世界各地,通过佛教改造人类的思想,从而促进世界和平。成立"世界佛教联合会",是太虚大师创办世界佛学苑的远因;太虚环游欧美各国,使"创办世界佛学苑"从设想转化为实践;世界佛学苑的分支机构———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成立;太虚提出中国佛学者应成为世界佛学苑的倡导人以及太虚与印度摩诃菩提会等佛教团体的交流合作;最后总结了世界佛学苑失败的原因和它对后世汉传佛教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5.
《法音》2014,(12)
正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佛教已传遍世界各地。佛教不仅以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著称,同时也因其中道、慈悲、和平与开放包容的精神品质赢得世界广泛的尊重。佛教是一个和平的宗教。佛教教团对内要求"六和敬",对外主张非暴力。佛教在两千五百多年的世界传播史上,从未因自身原因和传教而发动战争,相反,佛陀和历代祖师在延缓、消弭战争或有效医治战争创伤、和谐社会方面的案例不胜枚举;佛教是一个重视文化交流、以  相似文献   
126.
先秦至汉初文献中出现"专气"、"行气"与"食气"等说法,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道家内部与受其影响的神仙方士有关气的炼养思想。上述内容均可回溯至《老子》文本,而其中出现的"专气"说,已经奠定了气在哲学上精神性的修身与以"长生久视"为目标的养生两个方向上的作用。前者局限于道家谱系内,而后者则主要为方士所发明,并进一步演化出"行气"与"食气"的观念。在这两种对于气息的调理技巧中,"食气"稍后出也更为复杂,且其在某种意义上可被视为后世内、外丹道的真正源头。  相似文献   
127.
道教以气论为中心建立了庞大的理论体系、信仰谱系以及修炼系统。道教关于道的体用德性以气来解说,道教的神为气之人格化,经书为气化而成,符箓为气之凝结,至于炼养手段更是直接对气的导引运用。可以说,从理论到实践道教的气论学说都在其中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认识气论在道教学说中居于的重要位置,对正确定位道教性质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8.
大雄宝殿     
英雄气概是一个学佛者应有的气度,这种气度会让你心生气节与大度能容。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我的师父说:“真正的自在者,要用提起,不用放下。”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富楼那在遇到杀他的外道时说:“杀我可以,舌头留下来。”这是一种气概,富楼那就是死也要说法,他一生都在说法,以法布施。这是何等的气魄!  相似文献   
129.
《法音》2013,(7):1
5月30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在广西召开了2013年宗教界"宗教政策学习月"活动专题会,会议要求:"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领宗教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聚集正能量,要指导宗教界结合各宗教实际,积极组织宣传学习,使十八大精神尽快进团体、进场  相似文献   
130.
太虚大师对大乘八宗产生的条件,尤其是创宗者的"所得自证"进行了分析,从宗教实践的层面揭示了八宗宗义的不同立足点。八宗立足点的不同,以及所针对的学人的差异,使得各自宗义各有侧重。而这种特殊性,并不能掩盖八宗的平等性。总而言之,大乘八宗是特殊而平等,平等而特殊,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