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7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千年塔铃     
庚辰初夏,到河北省正定县游天宁寺木塔。天宁寺木塔原名慧光塔,后称灵霄塔,始建于唐代宗广德至大历年间(公元763—766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木塔九级,高41米,平面呈八角形,塔身一至三层为砖造,四至九层以木结构为主,因系砖木混合,且塔身又多系木结构,故称木塔。据清光绪《正定县志》记载,当时天宁寺院规模宏大,  相似文献   
62.
智敏上师是我非常崇拜的当代高僧,我与之结缘是1998年,我曾于多宝讲寺讲因明。多宝讲寺位于浙江省三门县高枧乡,是清定上师的故乡。这座古老寺庙由东晋高僧昙猷创建,曾是天台山国清寺的下院,清代高僧洁静又于同治年间重建,后被毁。  相似文献   
63.
明清闽台地区雷海青信仰兴盛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荣阳 《中国道教》2006,38(2):37-39
雷海青,俗称田都元帅、田公元帅、相公爷等,天宝年间,唐明皇“命天下梨园祀之”①,其信仰现象出现较早。但是从目前调查情况看,明清时期雷海青成为闽台等地信仰广泛的特殊神灵,其信仰状况相当兴盛:一方面被闽台戏业艺人奉为祖师爷和保护神;另一方面随着闽戏的传播和闽人的外移,  相似文献   
64.
宁夏西吉县兴隆镇南大寺始建于清同治年间,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现有“高目”364户,2020人。近十年来,南大寺的民主管理委员会成员虽然变动较大,但在有关部门的领导下。  相似文献   
65.
5月21日中午,德国、伊朗等国七名外国记者在有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到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大厂清真寺参观采访。县政协副主席、县伊协副主任杨凤诚阿訇向记者们介绍了大厂清真寺的历史和当前教务工作的基本情况,并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  相似文献   
66.
四川成都有回民,大概始于元末明初。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回民赛典赤·瞻思丁曾串回回“官兵”、“工匠”在四川修桥梁,建栈道,立驿站,以畅通军运。元朝覆灭以后,这些“官兵”、“工匠”  相似文献   
67.
光祖 《佛教文化》1995,(5):41-41
高山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祖庭和少林武术的发祥地。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印度高僧跋跎来到中国,孝文帝为安顿其落迹传教,在小室山阴的丛林中为之建造寺院,少林寺由此而得名。关于小林寺创建的年代,据宋代《太平寰宇记》等众多史志记载,均为北魏太和十几年(公元495年),这个建寺年代一直沿用至今。新近,学术界根据《魏书·释老志》的记载,对少林寺创建的年代提出质疑,并认为少林寺应建于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对此,我们考证如下:  相似文献   
68.
清康熙年间,苏州知府杨朝麟的判词常有不落窠臼、令人发噱之处。某古董商生性狡诈,讹真为假,以假为真,机关算尽,最后反而被别人所骗,倾家荡产,便来知府衙门告状。杨知府将情况一一了解,判道:“尔自谓识古董,骗人财物,今亦遭人骗。观戏场上大骗小骗,甚至胡须多被割去,其下场时,不过大骂一场而已,几曾见其告状?尔何不携陋巷之瓢,  相似文献   
69.
延安是一座悠久的历史名城,是人们向往的革命圣地。延安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东临延长,西靠安塞,南与甘泉、富县、宜川毗邻,北同子长、延川接壤,属黄土梁峁丘陵沟壑区。市区海拔9576米,全境大部分被50至150米厚的黄土覆盖。就在这广阔的陕北黄土高原上有一处道教胜地──延安太和山。太和山,亦称清凉山,古称“莲花峰”,位于延安城东,隔延河与凤凰山、宝塔山鼎立相望,夙有“三山鼎立,太和居首”之称。这里松柏掩映,林木茂盛,殿宇栉比,气侯凉爽,登临揽胜,如临仙境。这里是延安开放的道教活动场所,延安人民和各界人士游览的胜地。据史料…  相似文献   
70.
蔡清对朱熹<本义>的研究,是在逐字逐句的斟酌中走向前进.他对朱注强调全面理解,并多有义理发挥和字义辩证.在"保合太和"论中,以实理充盈诠解"保合太和",符合朱熹以理为本解释天道流行圆满的主旨;注意"各正性命"与"保合太和"的区别,并将"利"与"贞"分说之;认为"各正"虽指向理,但理不能离气.在"继善成性"论中,肯定"动静无端",道具于阴与行于阳是同一过程的两面;突出道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继善与成性相互发明,其间的差异并不具有绝对性的意义;承认人性兼有善恶高下,推进程颢以来善恶皆谓性和理有善恶的观点,具体化了朱熹对孟子性善论性而不言气的批评;讲性善重要的不在于"善"的质的统一,而在于量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