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郭店楚简·语丛》"易,所以会天道、人道者也",大概是现存最早和最明确表达"天人合一"思想的命题。《易》的"所以会天道、人道",表明"天"、"人"之间的关系实为一内在关系,二者是不离相即的,而西方哲学则以"外在关系"立论。《周易》是中国最古老探讨"所以会天道、人道"的经典。  相似文献   
92.
现代社会围绕传染病涉及医学、伦理、社会文化等多因素相互影响和作用,整个社会呈现出不同的道德认识、评价、情感选择方式,构成了传染病患者与医生、与社会其他人之间的复杂道德关系和张力互动。关注传染病患者伴随生活世界转换而与社会的疏离及自我放逐,在社会人道关怀和个体社会责任强化中,完善社会控制,重建公共交往伦理,对于保持社会和谐和公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3.
经典诵读     
《中国道教》2008,(6):1-1
夫明白于天地之德,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  相似文献   
94.
文章从人类学一存在论视角重新界定了"希望"的具体内涵.希望会成为失望,而且会成为深痛的失望.因为第一,希望不是确信,希望与可失望性直接有关,本身包含有麻烦、迂回、挫折、失败等因素;第二,希望是一种向前开放状态,希望不是与既定的现存事物相联系,而是与为来的尚未存在的事物相联系.稳固的希望包含着事物的类本质,故通过对趋势-潜势的忠实观察而得到校准,并且依照自由王国的目标内容而成为尺度本身.对于一种政治制度来说,事先把握了的希望与原理,即人道的社会主义乃是检验其成绩的最可靠的标尺.  相似文献   
95.
儒家道德哲学以"生"为主线演绎了其内在逻辑:首先由人对天之生德的觉识确立天道,使天道成为人道的根据和法则;再以仁德配天之生德,此乃人道;最后实现从人道到天道的超越,达到天人合德,即合外内之道。  相似文献   
96.
正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重积德则无不克》。为什么"重积德"就会"无不克"呢?"重积德"从广义上说就是利益众生,从狭义上说凡是有利于人类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举动都是"重积德"。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尤其要重视这个"德",没有"德"是不行的。在这里就要谈到大自然。道和德没有国界之分,没有尊卑之别,也没有门户之见。当代社会,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灾难频发,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些灾难既是天灾,也是人祸,如何解决这个  相似文献   
97.
礼乐文化是古代中国公共生活秩序与教养生活的根基。春秋战国之际礼坏乐崩的局面促使以承继斯文为己任的儒家致力于礼乐本原探索,并开拓了“性与天道”两大终极思考路向。儒家首先肯定情感为礼乐之内在生命本原,认为情生于性,礼乐既是情性之发显,又通过对情的疏导与节制,追求“中和之道”,以实现生命葆真与社会稳定之目的。同时,礼乐制度又...  相似文献   
98.
张柽 《中国道教》2011,(6):15-17
宗教就是有所宗以教民,有所本以化民,使万民心有所归,性有所属,情有所寄,进而安定社会,福利苍生,使世间永无仇恨而充满爱心,兼善天下而至善至美的一种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99.
论人的尊严的五重内涵及意义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世界上最值得赞叹和敬重的存在物,这种赞叹和敬重的原由确证着人的尊严。人的尊严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规定性及其由此所形成的道德主体意识、价值观念和人格品质的总和,它意味着人是不能任意处置和被当作工具器物来对待的,它具有自己的内在价值和值得尊重的目的性意义,必须而且应当得到来自人自己和他人、社会的尊重和善待。作为一个与人的生命意识、道德追求、价值认定、操  相似文献   
100.
论传统儒家诚信的内在根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社会主义诚信体系建设的热潮中,必须坚持与中华民族传统的诚信道德相承接的原则,传统诚信尤其是儒家的诚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可供借鉴的历史资源.通过揭示儒家诚信的形而上学基础,探究其心灵之境,挖掘其价值之本,追寻其自得之籍,我们天体可以概观传统儒家诚信的内在根据,为批判继承儒家诚信思想提供必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