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正7月7日,在马英林主教的带领下,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全体职工共同收看了"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电视实况直播。收看中,大家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一致表示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勿忘国耻、圆梦中华!马英林主教说,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就侵略我国东三省,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罪恶野心,悍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正式拉开了日本军国主义全面侵华的罪恶历史。这一天也是中国全  相似文献   
102.
帛书《易传》具有独特的问题意识,带有春秋战国之际古人对《周易》进行理论创作之初始阶段的思想痕迹。在帛书《易传》看来,文王的德行和智慧是《周易》政治思想的历史来源,而"尊天敬众"则是《周易》政治思想的终极理据。帛书《易传》将推行文德教化作为治道的核心,而以"君子在上"为治道得以实现的关键,因此非常重视举贤任能的问题。就君道而言,帛书《易传》以谦卑自持为君王的重要品德,认为君臣之间实现"欢欣交通"的和谐关系是实现圣王之道的保障。从中可以发现,帛书《易传》以儒家德治思想为主旨,而又杂有黄老学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3.
帛书《易传》具有独特的问题意识,带有春秋战国之际古人对《周易》进行理论创作之初始阶段的思想痕迹。在帛书《易传》看来,文王的德行和智慧是《周易》政治思想的历史来源,而"尊天敬众"则是《周易》政治思想的终极理据。帛书《易传》将推行文德教化作为治道的核心,而以"君子在上"为治道得以实现的关键,因此非常重视举贤任能的问题。就君道而言,帛书《易传》以谦卑自持为君王的重要品德,认为君臣之间实现"欢欣交通"的和谐关系是实现圣王之道的保障。从中可以发现,帛书《易传》以儒家德治思想为主旨,而又杂有黄老学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4.
李氏朝鲜以儒立国,严守夷夏之辨,在明清易代后对中国心生鄙夷,导致其固步自封。燕行使北学派的奠基人洪大容对夷夏之辨进行了深入反思,他晚年的作品《医山问答》中体现了他成熟的新华夷观,而其理论基础"以天视物"正来源于《庄子》的"以道观之"。  相似文献   
105.
<正>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恐怕没有哪一本书比《论语》受到更多的关注,历代学者文人都对《论语》的解读作出过努力和贡献,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目前我们还不能说关于《论语》的解读就尽善尽美、无可挑剔了。在《论语》文句的释读方面,事实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从不断见诸报章的关于《论语》文句的考释文字和近年出版的多种《论语》注  相似文献   
106.
徐晓鸿 《天风》2010,(8):46-48
<正>如果说《感咏圣会真理》九首诗歌是吴历在三巴寺修道期间所悟之作,可以称作是他的悟道诗的话,那么,《诵圣会源流》十二首则是他经过学习之后,真正认识福音真理之后的真情之作,这类诗歌对教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7.
蒙学典籍是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载体,既内蕴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也含有道德解约的自我背反性.由于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发展,蒙学典籍立论的道德信念及其基本规范已不适应当代社会道德教育的要求,资之以蒙学典籍进行的少儿道德教育不宜采取全盘灌输方式.蒙学典籍教育中出现的"有用却又不能搬用"的矛盾和困境,呼唤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8.
前几年,先后读过张培锋教授的《宋代士大夫佛学与文学》、《宋诗与禅》等著作,其材料的丰富、考证的详密以及其中反映出的严谨踏实的学风,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近,又高兴地读到他的新著《居士传校注》(中华书局"中国佛教典籍选刊"之一,以下简称《校注》)一书。该书作为一部扎实的基础研究著作,为中国居士佛教研究勘定了重要的文献资料,为今后进一步推进对中国居士佛教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居士传》,五十六卷,清乾隆四十年(1775),彭绍升(法名"彭际清")述。《居士传》是一部专门记述汉地佛教的世俗信仰,即居士的生平事迹,亦主要是他们的佛教活动的传记,也是清代以前同类题材的一部集  相似文献   
109.
宋明理学改变了帝王道统的传统观念,形成儒师圣贤传道观,反映了道统传承主体由帝王之道向圣人之道转变。通过明辨学统,树立了师道,接续了道统谱系。宋以后,师道、学统与道统传承谱系有着相当的程度重合。宋明理学认为师道使命不仅仅只是韩愈所言之传道、授业与解惑,更在于"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在长期的学术发展中,宋明理学搭建了不同的树立师道传承道统平台:一是以四书学、学术史及记文为代表的著述著作,二是以学校、书院以及讲会等为主体的教育平台,三是以孔庙、学校、书院以及祠堂为中心的祭祀平台。  相似文献   
110.
明末蒲益智旭的<辟邪集>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办法作为论辩策略,对当时传入中国的天主教给予了全面而锐利的批判,以对天主教天主观的批判作为核心,尤其是对天主全能以及恶的来源的批判,可谓击中了天主教的要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