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宗政 《管子学刊》2014,(2):111-115
在当前汉学研究持续升温的背景下,《管子》作为研究齐鲁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珍贵资料已经引起学界的积极关注。本文将概述国内外《管子》外译研究状况,以及当前仅有的两个英译全译本及基本特点,找出当前《管子》外译研究中的问题并提出典籍外译应“以我为主”,坚持异化与归化两种翻译策略的有机结合,既尽量保持原作的原汁原味又达到传播文化之功效,推动《管子》外译及中外文化交流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谢金良博士《审美与时间——先秦道家典籍研究》一书,以先秦道家有关典籍为文本,从而研治"审美与时间"这一重要而具挑战意味的学术难题,显示了其不一般的学术视野、理论勇气与钻研精神。笔者认为,倘欲解读"审美与时间"之关系究竟如何可能,首须证明"道即时间"这一命题是否成立。《老子》有关"天乃道,道乃久(久指时间)"与《庄子》"道无终始"、"与物无终无始"及《审美与时间》有关"时间无所不‘到’(道)"等言说,可证"道即时间"论能够成立。从海德格尔生存存在论说"道即时间",无异于指"存在即时间"。此指"时间到‘时’",即"有待去‘是’"之"当下"、"瞬时",即"现象"。时间审美具"广义"、  相似文献   
13.
复活节是充满喜悦的庆祝,是喜乐的时刻。对于基督徒来说,复活节更意味着一个完全的、圣洁的新生命的开始,这也是复活节的真正意义之所在。4月5日是复活节,恰逢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截然不同的两个节日,清明节寄托着人们的怀念,复活节传达着基督徒的喜乐和盼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北京基督教海淀堂准备了各种形式的赞美、敬拜和布道  相似文献   
14.
登霄节的来历李光斌登霄节是伊斯兰教极为重要的节日之一,亦称登霄纪念日。时在教历7月27日。是日全世界的穆斯林都按照传统的习惯举行庆祝集会,参加诵经礼拜、祈祷、劝善演说等各种纪念活动。伊斯兰国家的政府机关在这一天停止办公,放假庆祝。登霄节的故事非常生动...  相似文献   
15.
“悠悠川西行,浓浓神仙意”,带着对道教发源地的景仰和崇拜之情,金秋十月,我前往大邑鹤鸣山参访。鹤鸣山,又叫鹄鸣山。位于四川省大邑县城西北二十五里的鹤鸣乡悦来镇境内,海拔一千多米,为古代剑南四大名山之一。因山形似鹤或山藏石鹤、山栖仙鹤而闻名。东汉顺帝汉安年间(126-144年)祖天师张道陵在此创立正一盟威之道,民间称五斗米道,尊称天师道,由此道教正式诞生。行至山中,只见山间道观星星点点,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它显得古老而又年青,说其古老,宫观在汉代已有,“文革”中毁于一旦;称其年青,全部道观均为近十年内重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了陶弘景对旧天师道“黄赤之道”的改造。认为陶弘景对“黄赤之道”的改造主要采用了虚化策略、语言策略 ,以及情调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早期道教神仙女青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查遍中国大陆出版的道教辞典,没有一部为女青专立一个词条的。但是,在我国出土的古代文献买地券、镇墓文中却经常可以看到女青的名字。今天的研究者也是从这两种出土文献中了解到早期道教(天师道)还有这么一个重要神仙的。买地券、镇墓文是东汉中后期出现的具有鲜明道教文化特征的随葬文字材料,主要内容是为死者买阴间宅地一处,要求幽冥各级官吏不要侵害死者灵魂,阴阳殊界,死者鬼魂也不要回到人间作祟,复连生者。①东汉魏晋的买地券、镇墓文都是以“如律令”结尾,到南北朝时期,有些券文的结尾变成了“如太上老君地下女青律令”。现在可见到…  相似文献   
18.
天姥山 ,是道书第十六福地 ,真人魏显仁所治。但它究竟在何处 ,历史上曾有争论 ,人们也一直在寻找其确切地址。现在 ,随着“天姥岩”在浙江省天台县万马渡畔的再度面世 ,千古之谜解于一旦。而“诗仙”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所描画的景象也得到了全新的阐释。历史迷雾遮盖真相天姥山得名很早。南朝任的地理博物体志怪小说《述异记》 ,写到鲁班刻木为鹤在此山放飞 ,后来汉武帝曾派人去取。据此 ,秦汉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此山名。旅行家谢灵运写的《登临海峤》诗中有“暝投剡中宿 ,明登天姥岑”之句 ,说明他到过这里 ,可惜没写明具体地…  相似文献   
19.
徐怀静 《法音》2021,(1):71-76
在卷帙浩繁的汉语佛教典籍中,《心经》被称为"佛经之心",是最为著名的传世佛典之一。在诸多汉译本中,玄奘所译《心经》流通最广。随着佛教的海外传播,《心经》被译成多种语言,其中影响最大者,当推爱德华·孔兹版的英译《心经》。关于译者的地位和作用,余光中曾经写道:"译者与伟大的心灵为伍,见贤思齐,当其意会笔到,每能超凡入圣,成为神之巫师,天才之代言人。此乃寂寞之译者独享之特权。"[1]因为卓越的译者能将佛经翻译为各种语言,起源于印度半岛的佛教,才能在全世界拥有今天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鲁字公旗,初,祖父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为什么《后汉书》、《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书都说张陵学道鹤鸣山中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就要先从道教产生的社会基础说起。 众多的道教经典和史书都公认,道教形成的社会基础有三:一是黄老道学;二是神仙方士的炼丹长命之说;三是民间世俗中的原始巫觋鬼道。黄老道学是指黄帝和春秋思想家老子的思想体系,也就是把黄帝、老子的思想学说作为道教的思想理论和教旨教义,如清静无为,修身养性,“清静为宗,虚无为体,柔弱为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