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71.
梅兰芳和盖叫天,一位是位居“四大名旦”之首的伶界大王,一位是艺高胆大的“江南活武松”,他们两人长达数十年之久的舞台生涯中,惺惺相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盖叫天十分注重向梅兰芳学习,其实盖叫天不光佩服梅兰芳艺术上的造诣,更佩服梅兰芳的高尚品行,认为梅兰芳“度量大,手面大,也有德”。  相似文献   
772.
人们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巨大的自然灾害时,总有一种无奈和无助之感,这时社会上最易出现各种迷信说法。“天谴”说和“天佑”说可以算是很有代表性的言论。到底如何看待自然灾害,它们与“天谴”和“天佑”有何关系?本方将从历史和文化及无神论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73.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开篇这三句平直易解的话,由于缺失具体语境,在孔子身后的数千年间,语义泛化,被加以最通俗、最一般的解释.学就是学习,习就是温习或复习.由此也产生了"学习"一词.并且,"不亦乐乎"也化为习用的成语,"有朋自远方来"也成为欢迎远道而来的友人的套话.本文运用本证式的语句互见法,以<论语>证<论语>,首先对这三句话的几个关键词进行了考证.考证结果认为,"学"字,大多是指为了干政"复礼"而进行的学习,"习"是演习与实践之意,"时"则是"适时"之意.又根据前人的训释,将"朋"解为"众".与上述考证结果相应,笔者还从<论语·子路>篇所云"叶公问政,子日:近者说,远者来"一句发现了理解<论语>开篇语境的密码.这就是"问政"的"政"字.关于这句话与<论语>开篇的联系,历来无人揭示,因而也就无法准确把握<论语>开篇的语境.由于这一发现,<论语>开篇豁然开朗,孔子说这句话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对为政者言为政.  相似文献   
774.
苏轼诗三首     
《五台山研究》2004,(4):15-15
谢王泽州寄长松兼简张天觉二首莫道长松浪得名,能教覆额两眉青。便将径寸同千尺,知有奇功似茯苓。凭君说与埋轮使,速寄长松作解嘲。无复青粘和漆叶,枉将钟乳敌仙茅。次韵答张天觉二首车轻马稳辔衔坚,但有蚊虻喜扑缘。截断口前君莫问,人间差乐胜巢仙。御风骑气我何劳,且要长松作土毛。亦如诃佛丹霞老,却向清凉礼白毫。西登太行岭,北望清凉山。晴空浮五髻,霭卿云间。余光入岩石,神草出茅菅。何人相指似,稍稍落人寰。能令堕指儿,虬髯茁冰颜。祝君如此草,为民已。我亦老且病,眼花腰脚顽。念当勤致此,莫作河东悭。苏轼诗三首  相似文献   
775.
《中国宗教》2004,(6):68-68
  相似文献   
776.
本文从王夫之与理学程朱派“成德之学”的比较中 ,突出王夫之“成德之学”依据现实的具体人性 ,采取“习与性成”的“性之德”的经验途径与方法 ,养成人的现实德性和人格 ,从而与理学程朱派的“成德之学”依据超越的本体心性 ,采取通过经验知识积累以激发先验本性的途径和方法 ,最终提升人的道德境界相区别。王夫之实现了中国传统“成德之学”从超验层面向经验层面的转换。  相似文献   
777.
检先师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元贞先生遗稿,有《五台诗卷》长卷.据其跋语,知罗先生1954年神经衰弱益甚,暑假自往避暑胜地五台山休养.那时没有班车,他是骑驴去的,路上走了三天才到,宿于大显通寺,在山中住了20天.多年忙碌,忽得清闲,"病果渐愈",同时作诗五、六十首,自云为学诗以来最高纪录.于是手抄存之,题日《五台诗卷》.  相似文献   
778.
破执显真,破除对虚妄的自我主体及其对象世界的执著,以回归本然意义上的真实的主体和真实的世界,这是解脱论的要求,也是一个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就审美而言,破除我执与法执,乃是发露真实的审美的人和审美的境。破执断障,意味着生命的解脱,迎来生命之花的重新绽放,把生存世界原本的美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779.
按全链条干预观点分析各时段的伤病死亡与救治潜力,以急救时效学观点建立数学计算模型公式,代入课题组既往对现场、院前“120”、急诊和重症医学科的抢救成功率等结果,计算出实际、理想的结果。按照国家对意外事故的经济损失补偿为基础,引入经济学研究,模拟白金十分钟时效应急的经济学分析模型,计算白金十分钟理论进行院外自救互救因素的影响,可以推广到其他疾病的经济学研究,对促进社会和国家在应急救援的判断和决策、急救培训和相关设施投入方面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80.
黄宗羲《易学象数论》是一部系统探析与评判汉宋易学象数学与数术学的专门之作,其研究之高度与广度都远超局限于宋易或汉易的前贤与后学。后世对该书之认识与评价多局限于考据辨伪方面,既未能照见其所具之思想意义,又未能论及其总体之学术宗旨。该书前三卷论汉宋象数易说,黄宗羲以考论《河图》《洛书》与先天图为平生得意之笔。这些考论除了在考据上能发先儒所未发以外,在理论上则关涉到对理气关系的重新勘定。在认为汉宋象数易说多为"伪象"的同时,黄宗羲在该书中也试图建立他的易象学,其宗旨乃是将象数义理会归为一。后三卷论汉宋拟《易》援《易》之数术学,黄氏之首要目的是为了揭示此类数术学之真相,从而将之与《易》本身之象数区别开来,但其对数术学的肯认与研究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与其气化宇宙论、经世观念和历史演变观都有密切的关系。以今日之视野观之,该书由于过分强调经典之"真"而将与之不合之象数易说定之为"伪",没能看到汉宋象数易说在易学理论上的创新性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思想意义与价值,此为其局限性之所在。今日之易学象数学研究当承继前贤而再翻新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