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谢耘 《逻辑学研究》2019,(5):98-108
由于权衡论证中同时引用了正反两方面的理由来证明一个观点,它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论证类型,并得到学界的持续关注和探讨。非形式逻辑学者认为,权衡论证对应着一个“将正反两方面理由加以权衡后得出结论”的特殊机制,因而需要通过增加“平衡考虑前提”来对其进行逻辑重构。这一做法强调反面理由的逻辑功能,但却带来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借助语用论辩学的理论工具,可以将权衡论证解析为一种策略操控的特定模式,这一分析不仅能很好地揭示权衡论证的特点和机制,而且还展现出理论上的简洁性和优越性。权衡论证中引述反面理由的目的,并不是为结论的证成提供逻辑依据,而是为增加说服效果而采取的修辞策略。进而,要刻画权衡论证的基本特性,其关键在于阐明其中所运用的特殊语言表达技巧,以及它如何增进了论证对于听众的说服效果。  相似文献   
762.
李会富 《孔子研究》2024,(1):117-126+159-160
畿南王学是明代万历年间在京师以南的畿辅地区兴起的崇信阳明学(或称王学)思想、传承阳明学学脉的学术群体。鹿善继、孙奇逢是畿南王学的核心人物。《四书说约》和《四书近指》是畿南王学进行四书学建构的主要文本,它们在诠释四书的过程中采用了直接阐发义理的文本建构方式,体现了其作为心学一脉的文本诠释特点。在思想建构方面,畿南王学强调反求本心的反约之道、重视慎独为宗的修养工夫,主张明理适用的实践之学,具有和会朱王的学术倾向。  相似文献   
763.
郑剑虹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13,36(6):1491-1497
心理传记学是采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非凡人物生命故事的一门学问。文章对百余年来国际心理传记学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回顾,将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案例研究阶段、理论探索阶段和学科发展阶段。该学科在传主资料的筛选与处理方法、解释模型等理论研究方面已获得了较丰富的成果,并已形成三个稳定的研究领域。在我国开展心理传记学研究,要避免人物研究的病理化倾向和艺术式的纯质化道路,并加强应用探讨以及着手进行中国杰出心理学家的心理传记研究。  相似文献   
764.
黄敏 《现代哲学》2017,(4):140-147
《新唯识论》问世后即饱受争议,熊十力与内学院诸君曾为此多番辩难。通过回顾双方几次正面交锋的情况,可知熊十力对唯识学的一些关键性概念的理解是有意误读,而刘定权对熊十力的批评多为意气之辩,吕澂则意在借批评《新唯识论》抨击整个如来藏佛教宗派,只有王恩洋对《新唯识论》的回应是立足《新唯识论》义理本身而发。实际上,《新唯识论》之争在佛教内部是唯识学与如来藏学之争的延续,而内学院诸君与熊十力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双方儒佛立场的不同。  相似文献   
765.
福柯在《尼采、谱系学和历史》一文中,对西方近代以来的形而上学历史观提出了强烈的批判。他认为西方近代形成的历史学并不完全是对历史事实的研究和发掘,“这种历史学家的历史在时间之外寻找一个支点,并妄称其判断的基础是一种预示世界终极的客观性。然而,这种历史假定存在着永恒真理、灵魂不朽以及始终自我同一的意识。一旦历史感为一种超历史的视角所支配,就会被形而上学所利用,并且,形而上学通过把历史感纳入客观科学的一类,也就可以把自己的‘埃及’强加给历史感。”这种超历史视角所支配的,最终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766.
罗汝芳是明代泰州学派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他以“赤子之心”和“孝悌慈”为旨归的学术思想和“以讲会乡约治郡”的伦理政治实践,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阳明后学尤其是泰州学派中或流荡虚无而近禅、或“不复为名教所羁络”的狂侠倾向,促其回归平实和正统。罗汝芳这一归宗阳明学正统、以“圣谕六条”化俗治乡的学行取向,也体现在他有关乡约的思想和实践中。  相似文献   
767.
方以智的《性故》哲理深邃,卫道心切,集中体现了他对于中国哲学心性思想的探究及评判。方以智的心性思想传承自方学渐、方大镇、方孔炤三代家学的积淀,同时融合了吴应宾的思想,经过觉浪道盛的点化,由真切而深刻的人生体验而得,心性根源的探究鲜活而切实。通过则故、知由、穷所以,探究心性之源,即道体即功夫,展现心性的活力。方以智晚年驻锡青原,以"穷知其故"、"藏悟于学"等为学术理想,为国树人。  相似文献   
768.
本文以江右阳明学者邹守益为个案,用现象学的描述方法,呈现其以戒惧工夫致良知的阶次和历程:早年戒惧于形下念虑,嘉靖七年以后戒惧于形上心体,由最初的理欲交战到克治私欲为主的负面工夫,再转为心体做得主宰的正面工夫,进而在心性隐微处更深入地反省,终于在嘉靖三十年默识心体,为其戒惧工夫及境界的突破性提升。这一过程,呈现了心性的自我修养由形下经验意识向良知心体之境不断深化、拓展、飞跃的历程,不仅提供了致良知渐修工夫形态的又一例证,而且在阳明后学的工夫进路中具有典型性意义。  相似文献   
769.
包兆会 《天风》2017,(8):54-55
刘凝(1620-1710?),字二至,号及斋,江西建昌府南丰县人。他是一位儒家学者,勤于读书,"研讨入奥,尤精古六书之学";他又是一位勤奋的基督徒,用文字引介中西经典,在"西儒"与"孔孟"、间搭桥,与教士携手服务中国信徒。  相似文献   
770.
《论语》之"学"历来有多种解释,这些解释有其内在的联系:从内容上讲,《论语》之"学"是以"孝"为基础的修身为其始,以处世、治国为其最终目的;从途径上讲,六经为其学习方法之一;从效果上论,则有自觉、觉他两重含义。《论语》之"学"对当今社会最有启示之处就在于应从孝悌入手,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只有如此,"学"才能够成为一件愉悦身心之事,而并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