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公元前7世纪,管子相齐,以土壤生态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个新鲜理论"地员论",深刻揭示了土壤生态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土壤生态学概念,构建了专门评估土壤优劣的标准——"二十施指针",辨认了全国90个土壤品种。地员论问世,实施于政治实践,转化为驱动社会发展的宝器,为制定新的土地、人口、赋税、城邑规划政策提供了理论引导和数据支撑,齐国国力迅猛提升。地员论的形成,继承了历史上积累的"辨土"知识,吸纳了同时期诸侯国"辨土"的经验,坚持了艰辛的土地研究与考查,其历史价值、学术地位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第一个土壤生态学理论,第一个生态文明理念的土壤标准,第一个生态文明治国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2.
袁宏禹 《法音》2020,(1):8-14
法相唯识学,源于4世纪左右印度无著、世亲开创的大乘瑜伽行派。南北朝时期,唯识学传入中土并形成了摄论学派和地论学派。唐代玄奘以护法系唯识学为中心开创了唯识宗。然而传承不久,因为印度纯粹唯识学高度的思辨性不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等诸多因素,唯识宗很快就衰微了。会昌法难中,唯识学典籍多有散佚:因论疏失传、法脉中断,宋以后提倡法相唯识渐少。  相似文献   
173.
本文以近年出土《大齐故沙门大统僧贤墓铭》为中心,结合小南海石窟和北响堂石窟的刻经,梳理了僧贤的生平与思想。僧贤作为僧稠的弟子,参与小南海石窟的刻经活动;他先后担任沙门都、沙门统,主持了大总持寺、大兴圣寺,是著名的"地论师"。同时,僧贤继承了僧稠的禅学思想,重视《涅槃经》的"四念处",提倡《华严经》与《法华经》。最后,《僧贤墓志》等石刻中的用语反映了地论学派的判教思想。  相似文献   
174.
书香飘四季     
春暖花开,把心事放下,那满页的文字,也似刚发的绿芽,使得春心萌发。阳光暖暖地照在书上,它也要与人抢读吗?书里的世界,就是窗外的世界。大地解冻,农民们正在春播,他们播下的何止是作物的种子,也是一篇篇春日的妙文。老农笑得满是褶皱的脸上,藏着多少酸甜苦辣与悲欢离合,白胡子一抖,往日的苦痛尽皆落地,那是庄稼最需要的肥料。潺潺流溪,一叶小舟,渔民的  相似文献   
175.
一、诗化的阐释 西方哲学家卡西尔说:"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究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审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1].那么由这种"不断探究自己的存在物一的人类所创立的各种科学不言而喻都会把直接或间接地"审问和审视"人的生命、生存状况以及如何改善这种状况作为自己的宗旨与出发点.于是,每门科学自然也就成为了人类观察世界"审问和审视"自己生存状况的一个又一个窗口.从这个广泛的意义上说各类科学尤其是像美学、教育学、人才学等人文科学虽然其研究的具体对象不同,但殊途同归,最后"审问一、"审视"的还是人的生命生存状况及其改善.一言以蔽之都是研究人的科学或曰人学.  相似文献   
176.
《天风》2012,(6):69
银行信息(请注明"助学项目"及您的联系方式)名:中国基督教协会行:工商银行上海南京东路支行号:1001-2359-0901-4454-839(社会服务捐款账号)联系方式:021-63215930传真:021-63294590cccss2010@hotmail.com上海市黄浦区九江路219号,邮编:200002http://ss.ccctspm.org  相似文献   
177.
中国哲学“体用”观念的树立,起始于六世纪初的南朝佛教撰述。梁武帝、沈绩与宝亮等佛教思想家在形神论语境中缔造了这一哲学范畴。而在北朝佛教地论学派的撰述中,体用观念整体上带有明显的修道论色彩。梁武帝与沈绩以“体”为中心,以“用”为附庸,体用之间无所谓平等。但是,在地论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法上所撰《十地论义疏》中,体用与本末一样,指向不同的修道位次,体用平等关系由此浮现。法上更在缘起论语境中开出体用说的存在论意义。南北朝佛教体用观念的树立,为体用成为中国哲学的关键性范畴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8.
作为哲学史基本问题的真理问题,也是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毕生思索的一个主导问题.他们分别尝试将真理原始现象或真理之基础最终思为疏敞地和世界图景,其间虽有极大差异,但确有着十分有趣的比对-游戏空间.本文试图在分别扼要展示它们之后,凭依六个作为-方向循次让它们自行比对-游戏.  相似文献   
179.
道可道     
荷尔德林曾经说: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但是,我当初并没读懂它。人世间的烦恼和痛苦,远远多于快乐和幸福,奢谈什么“诗意地栖居”?后来,我看到一篇文章,是写雕塑家吴为山先生的。吴为山先生有一件作品,名为《春风》,吴为山这样解释作品创意的源头:当时我生病在家,女儿从幼儿园回来,小裙子飘起来,小脚丫翘起来,可爱至极……这便是生活的诗意了。  相似文献   
180.
明君之道——韩非君主论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非汲取和改造了老子之"道"理论,将之用于政治领域,借道释君,认为君是"道"在人间的体现,君主只有体道,才能成为明君圣主。他提出了明君之道的基本原则:三守、虚静自处、用人之长、不依仁义,并从反面对君主提出了告诫,期待有明君、圣主能采其言且行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