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0篇
  2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分享认真     
张美红 《佛教文化》2002,(Z1):43-44
佛教里面有一个修行法门叫做“回向”,把自己修行或诵经所积的功德,回向给亲朋好友、远戚近邻、乃至冤家债主……,将小小的功德回向给众多的人,让自己的修行功德可以利益更多的人,能够回小向大。 我常常将“回向”解释为“分享”。 在佛前虔心地将所受功德利益.藉由仪式回向给某某人是一种方式,而我总觉得,另一种更直接的回向方式却是分享出去,藉由语言、文字或行动,把内在的喜悦传达给他人,让他人也能分享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2.
《百喻经》既是佛教譬喻经中的代表作,为佛教的广泛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又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佛教文学作品,在印度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一席。本文对其经名演变、汉译情况、分卷结构,及其在现当代的流行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着意从文学研究角度分析了它的内容与特色。  相似文献   
113.
本文以近年出土《大齐故沙门大统僧贤墓铭》为中心,结合小南海石窟和北响堂石窟的刻经,梳理了僧贤的生平与思想。僧贤作为僧稠的弟子,参与小南海石窟的刻经活动;他先后担任沙门都、沙门统,主持了大总持寺、大兴圣寺,是著名的"地论师"。同时,僧贤继承了僧稠的禅学思想,重视《涅槃经》的"四念处",提倡《华严经》与《法华经》。最后,《僧贤墓志》等石刻中的用语反映了地论学派的判教思想。  相似文献   
114.
2000年4月20日,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的神长教友为迎接耶稣复活节的到来,净化自己的心灵,举行了为期一天的避静。开始时,全体肃立,唱天主经后,由郭金才神父讲避静道理,之后大家进行默想。下午,大家又听了道理后,一同到圣堂念经、祈祷,并公拜苦路,默想耶稣为我们受难至死,而我们却屡屡犯罪得罪天主。每个人都在反省自己的罪过,决心洗心革面,跟随耶稣,直至永恒的天乡。5月1日,圣母月的首日,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全体教友,在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涂世华主教、刘柏年教友的带领下,举行朝圣活动,先后到北京教区的救世…  相似文献   
115.
姚丹 《美与时代》2015,(3):9-11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重要命题。它的主要内涵包括人为天地所生,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既然人为天地所生,与自然一体,那么人的行为也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是彼此融合的关系。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设计美学形成了顺应自然的设计方法、系统论的设计观,以及象天法地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16.
身在茅台,读诗阅文,自觉不自觉地便关注起诗文中的茅台。特别是阅读地方文人的诗文,不经意便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7.
道家的虚静说,与佛家的禅境,历来被人认为是一种审美的至境、化境。它们所强调的虚一而静和一念顿悟,即是以超越的心态,与俗世人生拉开距离,以保证主体注意力的审美转向,进而达到对于观审对象的高峰体验。这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心境,是人类诗意生存所必须的想象中的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118.
地景艺术家克里斯托,痴情于包裹艺术40余年,小到瓶子、汽油桶、妇女,大到桥梁、宫殿、山峰、岛屿无所不包。他的作品以不可掌控的形式美,给人的视觉以强烈的冲击,改变人们传统的思维习惯,使得人们带着新奇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9.
佛教寺院往往有一座名日“五观堂”的处所。五观堂是僧尼用斋的地方,又称“斋堂”。泉州开元寺的五观堂的石门楹联写着:“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佛教的“五观“是: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斋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方受此食。“三心”是:贪、嗔、痴。  相似文献   
120.
问:何谓中国现代伦理学? 答:所谓中国现代伦理学,首先是基于对"工业-市场-信息"的现代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对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现代人特别是现代中国人的生存方式的一种伦理反思.它是对现代社会的现实本质和发展规律的逻辑表达,也必然包含着作为主体的现代人特别是现代中国人的情感、意志和对价值与善的追求. 问:发展中国现代伦理学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批判地继承人类的伦理道德文化遗产.怎么理解"批判地继承"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