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吕氏春秋》中包含有丰富的医学保健心理思想,包括贵生论、全天论、养生论、情志相胜论等,其中有关人类本性的思想与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异曲同工不谋而合,这不能不说明中国古代医学保健心理思想的超前发达和先知先觉。《吕氏春秋》中的医学保健心理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中华传统本土心理学,挖掘、分析和总结这些医学保健心理思想并古为今用,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02.
传统医学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以来,医疗秩序格局受到严峻的挑战,传统医学教育在指导思想上、教育理论上、实践及环境中人文精神严重缺失。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这是技术时代科学与人文严重分离的必然结果、中西医学内在冲突的必然反映、市场化过程中负面影响的衍生品。转变传统医学教育人文精神缺失这一走各的关键在于:医学教育中要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不断追求实现科学和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结合,积极引入价值观的建设和反思。  相似文献   
903.
胡晓光 《法音》2002,(1):23-31
佛法以缘起论为思想理论基础,而缘起论的具体内容则是从“四缘”义展开引申的。缘起论是佛法的特质,是佛法区别于一切外道异执的根本标志。它是佛法的诸法实相观,在佛法中是最胜义。龙树菩萨在《回诤论》中云:“佛说空缘起,中道为一义。敬礼佛世尊,无比最胜说。”作为最胜说的缘起论,它是一切法的普遍法则,是一切法的共相本质,佛法就是以此作为立说大本。如《中阿含经·舍梨子相应品》云:“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又如《了本生死经》云:“佛说是:若比丘见缘起为见法,已见法为见我。”又如《佛说稻竿经》云:“见十…  相似文献   
904.
先秦儒家的哲学构架是始于性情论,而又终于性情论的。在先秦儒家的思想体系中,人的性情是天玄地黄、阴阳大化、风雨薄施的摩荡结果。先秦儒家吸收了《太一生水》的自然哲学思想。这不仅体现在儒家哲学的表述方式上,更为重要的是对儒家性情论,乃至整个儒家哲学的整体架构的建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5.
中西医结合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医政策的一面旗帜。然而 ,在新千年来到我们脚下的时候 ,却有不少人已不知道这面旗帜应该指向何方。自一个世纪前 ,针对中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中西医汇通学派的努力开始 ,可以说中西医结合的话题与实践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艰辛历程。特别是 2 0世纪5 0年代之后 ,在毛泽东倡导的中西医结合方针的引导下 ,我国的医学界已坚定地沿着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然而 ,一个多世纪的努力 ,不但没有产生大家所期望的结果 ,反而使人们对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走向产生了更多的迷茫 ,即使在刚刚逝去的 2 0世纪最…  相似文献   
906.
分析传统对宗教与道德之间关系的两种模式(A)与(B)都是过分偏激容易引起误解。它们所代表的观点亦不容易在实践中可以持续。(A)模式坚持道德必须直接地依赖宗教作为它的惟一来源。(B)模式则认为道德应完全独立于宗教。然而,欧洲启蒙运动所追求的一种具普遍性和独立于宗教的理性伦却明显已经“破产”。因为并没有任何一个群体能够完全摆脱它自身拥有的历史、文化与宗教遗产。提出一个辩证法的模式,即认为宗教与文化应有一个相互依赖、相互诠释的关系,一个群体/社会的文化完整性才得以保存。这模式对跨文化伦理对话以及公共政策的讨论都具有相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907.
马涛 《管子学刊》2002,(1):50-54
本文依据郭店楚简出土的《老子》对老子的经济思想进行了重新的解读,提出老子的经济思想和先秦儒家的经济思想十分相近,都具有浓厚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倾向。儒道两家的对立非始于当时,而是受庄子后学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908.
“以德去刑”与“以刑去刑”作为儒法之争的焦点,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这种传统的“德治”与“法治”思想有其合理的内涵,应当辩证吸收。鉴古知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实践“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909.
论佛教道德的层次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道德是近年来颇受佛教学界和伦理学界关注的一个研究方向。佛教道德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重要原因是它的层次性。佛教道德涵盖了功利论、义务论和德性论等多个层面 ,能够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境遇下人们的需求。第一 ,佛教道德的功利论建立在善恶报应论基础上 ,为民间大众所乐意遵循。第二 ,佛教道德的义务论以佛教道德规范和戒律为核心 ,分为肯定性规则与否定性规则两种。第三 ,佛教道德的德性论建立在心性论基础上 ,以改善人的道德本性、提高人生境界为目的 ,是解脱成佛的根本出路。科学把握佛教道德的层次性特征 ,不仅有助于全面理解佛教道德的独特品格 ,而且对当代的道德建设亦有启发。  相似文献   
910.
颜一 《世界哲学》2002,2(2):71-78
正如巴门尼德使存在成为哲学中一个主导性概念一样.亚里士多德使得实体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哲学词汇。《形而上学)中有一个名的论断:那个很久以前直至如今永远在被追问却永远令人疑惑的问题“存在(to on)是什么”,不过是在问“实体(ousia)是什么”(《形》1028^b2)。亚里士多德哲学完全建立在关于实体问题的讨论上,我们可以贴切地称之为“实体论”。在这里,“实体”看来比“存在”更加重要,甚至不啻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