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1篇
  164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51.
发展情境论——一种新的发展系统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情境论(Developmental Contextualism)是发展系统理论体系中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通过发展中的个体与其所处情境间的持续交互作用实现的,个体的发展变化过程在本质上是或然渐成性的。该理论不仅更系统地概括了影响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因素,而且在交互作用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循环影响的研究取向。同时,发展情境论认为人的可塑性特点为干预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并进一步提出了干预的思路,即通过建立和调整个体与所处情境的拟合优度模型来实现个体和所处情境的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852.
吴虞对儒家的基本态度是从根本上予以否定,从孔子、孟子到董仲舒等儒家代表人物都受到他的攻毁。但他对战国末年的儒学大师荀子却是个例外。 本来吴虞对荀子亦持基本的否定,但后来经过他对《荀子》的重新审视,又以为荀子的见识度超越儒家与诸子,甚至视荀子为儒学中的路德、中国古代学术界的培根。并写作了《荀子之政治论》、《荀子之〈天论〉与辟机祥》、《荀子之〈劝学〉及〈礼论〉》等三篇论著,来阐发荀子的政治观、天道观与人性修养学说,对荀子的学说作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853.
骨折治疗学派BO、CO的发展及BO对CO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骨折治疗无论在理论上、原则上、还是方法上 ,各学派竞相发展 ,疗效显著提高。这些学派之间有其相通性、互补性 ,观点日趋接近 ,现阶段理智的临床医生应融汇各家之长 ,多方互补[1] 。以下简要回顾骨折治疗的主要学派BO与CO的发展 ,并探讨CO能从BO的发展中得到哪些启示。1 BO的发展———AO向BO的演变AO(德文Arbeitsgeminschaftf櫣rOsteosynthese_fragen的缩写 )即骨连接研究学会 ,又称瑞士内固定学会 ,英文称ASIF(TheAssociationfortheStud…  相似文献   
854.
“道论”为戴震哲学核心。前期 ,他所说的“道”更多的偏重于伦理学 ,中后期 ,他所说的“道”遍赅天人 ,具有指示“实体实事”和人伦的“仁义礼”等价值内容在其中。成熟时期的戴震哲学 ,以“道”为核心概念 ,以气、理 (分理 )、性、诚、才、仁义礼、善、权、自然与必然等概念、范畴为具体内容 ,构筑了一个自然法则与人伦规则为一体 ,同时又十分重视人类有别于自然特性一面的新哲学体系。因此 ,日本学者村濑浴也将戴震哲学后期“道论”看作是纯粹论述实体实事 ,而与价值无关的观点 ,是缺乏文本根据的。  相似文献   
855.
856.
在诸多先秦儒学理论中,人道具有不能为天道完全统摄的本源性意义。在此基础上,这些儒学理论敞开了不能彻底消融于存有论视域的价值论视域,并建构了一种以价值论统摄存有论的价值哲学。这种价值哲学将价值的本源归于人道之仁爱情感,而不再进一步将其上溯天道,进而通过人的价值世界开显一切事物的存在。由于这种"开显"只是人的需求或意愿的表达,因此人对万物不具有存有论意义上的决定性,即此种价值哲学没有极端化的人类中心主义之风险。随着"天道"地位在后世儒学中的提升,人道的本源性地位被遮蔽,儒家的价值哲学也转变为以存有论为价值论奠基的形态,这是后世儒学出现"崇天忘人"甚至"以理杀人"问题的重要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857.
智宗 《法音》2001,(9):1-5
随着全球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环境和生态问题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由此也引起了各国佛教界的高度重视。为弘扬佛教的环保理念,兼为选拔参加中韩日三国佛教界拟于今年秋天在北京举办的“佛教与环保”演讲会的中方代表,8月25日至27日,中国佛教协会在浙江普陀山隆重举行“佛教与环保”演讲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1位青年法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就“佛教与环保”这一主题进行探讨,阐发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依正不二”、“不杀生”、“护生”、“素食”等佛教的环保理念,提出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必须从自我做起,从当下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这是大陆佛教界首次就环保问题举办的一次全国性盛会。经由佛教界法师和学术界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委会评定,智宗、清远、道真三位法师获得本次演讲会优秀奖。本期特将他们的演讲稿发表于此,希望读者和广大佛教徒都来关心和参与环境保护,并就“佛教与环保”问题作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58.
净因 《法音》2001,(2):11-16
(四)偷盗之根源  由以上讨论可见,偷盗现象如此之普遍,其程度如此之严重,为社会安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持不偷盗戒呢?问题的关键在于首先了知犯偷盗戒的根源何在。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防患于未然。那么促使人偷盗的原因有哪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贫困和不良嗜好是偷盗的直接原因,根源于贪瞋痴之心。  1、 因贫穷而偷盗  《大智度论》把因贫穷而生盗心看成是犯盗戒的第一种原因:“一者持戒因缘不具足故,如贫穷人饥寒急故作贼。”[1]荀子亦云:“乱世之征:其服组,其容妇,其俗…  相似文献   
859.
从“组织气氛”到“组织文化”概念发展的逻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出现了对组织化研究的反思倾向。章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提出组织化研究是对组织气氛研究的承续和发展,两个概念之间具有历史的逻辑。从组织气氛研究发展到组织化研究,其研究范式也由唯理论向自然论转移。  相似文献   
860.
唐忠毛 《法音》2006,(4):19-21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召开前夕,论坛组委会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主题,以佛教的团结合作、佛教的社会责任及佛教的和平使命为选题,举行了有奖征文活动。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投稿踊跃,论坛组委会共收到应征文章397篇,从中评选出“莲花奖”6篇、“精进奖”20篇、“法缘奖”20篇。由于篇幅有限,本期只能从获奖征文中选登一小部分,尚有许多优秀文章未能刊出,读者可自行到相关网站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