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若水 《中国道教》2006,(5):21-25
王重阳创全真道,以“屏除幻妄,独全其真”为宗,直指个人心性本原。王重阳立教虽以“三教归一”为标志,但根本教旨却源于道教内丹性命之学。而其崇尚心性了脱的精神旨趣实有受于唐代重玄学的趣韵,他把重玄趣味浓厚的《清静经》作为日常修持典要之一,即是例证。王重阳“心本是道,  相似文献   
52.
《管子》天论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子》“天”的含义有至上神、自然神以及运行变化有自身规律的自然之天。基于这种认识,天人关系表现为一是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直接的因果关系的“天人感应”;二是人效法、顺从“天道”,利用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宰自然,这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它在先秦的天论思想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近年来实学的研究主流对“实学”内涵的研究成果显著,实学研究主流在对“实学”内涵的界定及研究方法上可谓见仁见智。在有关实学内涵的研究中存在着“泛化”和“窄化”两种倾向。实学研究需要在文献考察基础上,把历史与逻辑统一起来,进行共性分析的童构,在方法模式上还需要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54.
"三教合一"是全真道的基本教理之一,和同三教,倡言三教同源、三教同功、三教平等,构成其鲜明的特色,同时也为全真道其他教义、教理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全真道"三教合一"理论的提出有其独特的思想文化渊源和时代基础,但"三教合一"论所蕴涵的基本精神却对依然当今时代道教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55.
佛说,知足常乐。孩子的心灵是天真的,眼睛也是透明的。所以孩子的心性最近佛,孩提时代的回忆也让人觉得最温暖。试想,一个人的心照没有任何机巧,眼里没有半点丑恶,一件小事可以高兴很久,一点收获都是意外惊喜,生活有哪一天不是阳光灿烂?  相似文献   
56.
中国传统儒家责任心理思想探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亚辉 《心理学报》2008,40(11):1221-1228
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建构的责任心理观不同,传统儒家以“天人合契”思想为主旨,强调在关系伦理的价值体系中探求责任心理的现实定位,从而形成了一种以朴素的血缘亲情为基础,以“孝悌”为核心,外推“礼义”以至人类社会与自然的责任心理观。它视“民胞物与”的仁爱精神、“敬德保民”的王道信念、“心忧天下”的忧患意识为核心内容,主张以个人为起点,经由“诚”“敬”的主观修养、“知行合一”的力行实践,并辅以外在刑罚约戒,达致“克己让人”的为他责任人格。责任心理思想是传统儒家学说“上本天道、下理人情”,融贯道德理想于人伦日用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57.
本文对宋代以来盛传的<楞严经>之真伪之争作了总结,对经中的基本思想及其对中国佛教的影响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58.
“看,兄弟们同居共处,多么快乐,多么幸福!”长久分别的兄弟团聚,那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呀。2002年2月22日,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教团组织全国各地的部分留学回国神职人员从各个不同地方相聚到福建省长乐市玫瑰山庄,参加在那里举行的新世纪里具有深远意义的中国天主教留学回国神职人  相似文献   
59.
相承先秦儒学与宋明新儒学的发展,现代新儒家以谋求“儒学之第三期发展”而自任。由于儒学之第三期发展或曰现代新儒学是在儒家传统经过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而陷入“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的零落困境之后兴起的,如何既保守儒家传统而又使之与现代社会相衔接就成为儒学之现代复兴所面对的时代课题。如所周知,儒家传统素重道德理性或曰德性精神,而现代社会则以理智理性的发达为其基本特征。因此,儒学第三期发展的时代课题就进而落实为德性精神与理智理性的联结问题。对此,现代新儒家有着明确的理论自觉。第二代新儒家的重牟宗主将现代新儒家的思想纲领概括为“内圣开出新外王”,堪称是代表了现代新儒家的基本共识。这里所谓“内圣”就是儒家所素重的心性之学,而“外王”则是指以民主和科学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由于儒家传统的心性之学鲜明地保持了德性优位性,而民主与科学则均是现代理性主义生活实体的产物,显然,“内圣开出新外王”实际上所论的正是德性精神与理智理性的联结问题。  相似文献   
60.
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是什么类型的思维,其思维运行机制如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是一种情感思维,它既不同于以概念为中介的逻辑抽象思维,也不同于以表象为中介的形象思维。情感思维是以主体心理情感为反思对象的内向性思维,它是对主体心理和情感倾向的自我体验,是一种价值认识。我们考察中国古代哲学史,可以看出,情感不只是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