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荀子论天,在突出自然之形而下之天的同时也言具有创生意义之形而上之天。"明于天人之分"只是荀子"天人关系"的起点,其终点是要走向更高层次的天人之合。  相似文献   
232.
三易之义是马一浮先生易学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马先生运用三易之义来解说心性论、功夫论,吸收儒家和佛家在心性论、功夫论方面的成果,使儒家和佛家义理互相阐发而明晰,既展现了他强调通过功夫证悟本体的学术宗旨,又体现了圆融会通的学术特色。马先生以其远见卓识发挥了他作为一个大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3.
本文从四个方面考察梅岩的思想:一、"心"是梅岩思想的支柱,其相关的论述"心性"的内涵是什么?在梅岩的思想形成中,受到了何种思想因素的影响?二、作为"心性"的人,构成其生活根本的是"俭约"和"正直",二者的内容以及关系如何?三、梅岩关于"道"和"职分"的观点的意义何在?四、商人之道的内涵及其意义。本文认为与荻生徂徕同样,也应该把梅岩定位为这个时期具有儒者意识的儒教思想家的代表。但与徂徕不同,梅岩是来自于庶民的儒者,能够用饱含自己生活经历的语言来讲述儒教,他的思想态度受到儒教(朱子学)的强烈影响,却未把儒教特权化。  相似文献   
234.
楚山绍琦禅师是明代初叶,振兴佛教特别是四川佛教的禅门巨匠。他具有生死一如的生死观和参禅念佛无二的禅学思想。  相似文献   
235.
胡应强 《天风》2006,(7):30-34
如果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那么和好神学就是中国宗派后教会的神学思考之一。和好神学源于中国基督教会已经并仍将身体力行的宗派后合一的实践。因此,和好神学也是中国教会从宗派后合一的层面对基督教信仰所寻求的理解。和好神学立足圣经,突出神人和好是贯穿整本圣经的中心思想,因此,也是高举圣经权威的中国基督教神学的永恒主题。和好神学从本体论的角度阐释了三位一体的神是人神和好、人人和睦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源头、动力和终极目标;道成肉身的宇宙的基督是一位有志于、也有能力实现神人和好的基督;神更盼望人人成为实现神人和好的有责任且负责任的自我;神人和好也符合教会的本质——团契 (KOINONIA),即指神与人、人与人以及人和自然之间和好的生命关系。因此,和好神学主张建立有中国宗派后合一特色的教会论;在终极论上,和好神学更从和好的主题出发,满怀信心地展望,世界的终极不是毁灭,而是到日期满足的时候,万有在基督里同归于一。总之,和好神学能帮助中国基督徒树立正确的基督观, 教会观,促进中国基督教会的宗派后合一,为中国基督教正在推进的神学思想建设指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236.
中国传统哲学以天人合一为主导,西方传统哲学以主客二分(包括主体性原则)为主导。中西传统哲学的主导思想之不同带来了两者一系列不同的特征,其中有的特征又有共同之点。 中国传统哲学因重天人合一,不分主客,故较少关于主体如何认识客体的认识论,不重自然科学而侧重于讲人如何生活于世界之中的人生哲学和人伦道德哲学;中国哲学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因重天人合一,而又把封建道德原则的义理之天与天人合一紧密结合在一起,于是造成了中国传统哲学长期以“天理”压人欲的特征。这两个特征可以简单归结为缺乏科学与缺乏民主两者。西方传统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因重主客二分,故注意发挥人对自然的主体性和人对统治者的主体性,这两方面的主体性在近代哲学中就表现为科学与民主这两个概念的明确建立和发展,这也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两大特征。  相似文献   
237.
本文从唐伯元的治学经历入手,探讨他的学术、思想的渊源与主要内涵:唐伯元心性论的基本结构,他对性与身、心与物、理与欲的看法;在此基础上,他将修身看作一个包容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渐次扩展的过程,以此为孔门学问之要旨;因此,他批评阳明学派“以心为学”的倾向,并着力推崇“礼”学,以礼为儒者内外双修、成己成物的必须遵循的途径。  相似文献   
238.
我国早期道教的一部重要经籍——《太平经》(即《太平清领书》),据说出自东汉于吉之手,后来传给琅邪人宫崇。全书原有170卷,以“十天干”为部,每部17卷,但由于年代久远,该书在流传过程中已有缺佚,现存明代《正统道藏》中的《太平经》仅57卷。今人王明先生据《正统道藏》本的《太平经》残部以及唐人闾丘方远的《太平经钞》,编成《太平经合校》,这是目前最为完备的本子。  相似文献   
239.
儒学的现代意义已经有许多学者讨论过,特别是儒学对于现代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更为许多学者所注意。本文打算讨论儒学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意义。儒学中当然有许多不适合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部分,但它是否对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甚至对今日人类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的部分呢?我认为,它无疑是有的,而且可以说是有很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40.
刘向阴阳五行学说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代阴阳五行灾异说的兴起和发展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中刘向《洪范五行传论》是这个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件和环节。 对《洪范五行传论》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解决两汉思想史研究中的诸多疑问,弥补儒学史 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