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翟松岩 《管子学刊》2009,(1):77-79,99
西周讲求德治,西周的德治为西周君王的习惯法之治,其基本的追求就是中德之治,而中德之治则是中和精神在德治中的体现。周人反复讲德,并非伦理道德上的空泛之论,而主要是讲行为规范,是政治行为规范。中行就是中德,中德即中行,作为西周德治的基本指导思想,中和思想它几乎涉及到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形成了相当完善的德礼制度,其他政治理论构成了相当完善的治国理论体系。文章就中和思想对西周德礼制度的影响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42.
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审美是重要因素。审美教育不是逻辑说教,不是教人某项技艺,而是对人情感、精神的陶冶。审美是无形的,又是无所不在的。我们将陆续刊发一些专家的有关文章,阐发审美教育的精义及审美与一切创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3.
不论是“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六经”及其“注”本身都是不可或缺的主题。陆九渊积极评价唐代《春秋》学的发展,要求区分实理与行事,“知本”明理是治学的根本所在。“先立乎其大”的“大”并不与心划等号,它其实是指心中所具之理。陆九渊《春秋讲义》的中心在“讲”义。义或礼义作为“中国”的标志,体现了华夏优越感和民族自信心。“实理实说”,孔子修《春秋》是包括匡扶正义的霸业在内的。但在华夏内部,则重在君臣大义与维护它的礼制制度。陆九渊不满于汉儒天人感应论走向歧途的牵强附会,但更在意人们对天人感应神圣性的疏忽和懈怠。他要求从宇宙论的根源去看待灾异,而这根源实乃发明圣人之心而来,最后则落实到君王救助灾异的主体职责上。  相似文献   
244.
新时代公民道德不应该只是写在文件中或挂在口头上的口号,它需要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人们的道德实践,其中道德的实践载体自然必不可少,而选择何种实践载体就是公民道德是否有效实施的关键。我们认为,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按照社会对个人行为的道德要求的高低程度,可以区分出三个层次的公民道德,即公共道德、社会角色道德和公民美德,相对应地,就有三类载体和三种运行机制。在公民美德层次上,是"导之以德";在社会角色道德层次上,是"齐之于礼";在公共道德层次上是"绳之于法"。如果我们对此没有理论自觉,就会造成公民道德实施的困扰甚至失效。  相似文献   
245.
《管子》的生态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了《管子》的生态哲学,认为:《管子》把天地人看作是一个以“道”根据和调节机制的和谐平衡的有机整体系统,认为天地生态系统遵循着基本的生态法则,阐述了“人与天调”、“天人相因”的内在统一的生态存在论和实践观。《管子》以“道为物要”的生态价值观为基础,把自然现象道德化,把人类的道德推广到自然万物,提出“德润万物”生态伦理命题。《管子》从人与自然内在统一的观点,揭示了自然现象的属性与人的能力品质的内在一致性。《管子》主张遵循天人感应之“时德”的农业生态伦理与政治生态伦理。《管子》把生态伦理法律化、行政伦理化。  相似文献   
246.
郭丽 《管子学刊》2007,(2):17-19,38
明万历十年赵用贤本《管韩合刻》本《管子》,是在南宋浙刻本和明刻刘绩本《管子补注》基础上形成的新版本。此本补充浙本、刘本没有的文句,修订讹误之字,将刘绩本注释的精华部分刊印于上栏,并将赵用贤本人补充的注释亦刊印于上栏,印刷精美。此本用字比较正规,影响很大,明清众多版本以此为母本,清代研究《管子》的学者亦多以此本为底本。  相似文献   
247.
经典的神圣性仰赖圣王制作方可确立,而儒家传统理念中圣王的确立应以德位兼备为前提。郑玄的圣王观之核心在于周孔之辨,其尊崇周公,强调周初天命的层累完成,最终由周公制礼作乐、致太平而得以实现。周公德位合一的圣王形象与制礼作乐的太平叙事结合在一起,使其圣王身份得以凸显,亦提升了周礼的神圣地位。同时,郑玄又认为孔子虽然无位而降于周公,但其校数圣王典籍之功与恢复周礼之德,堪为圣贤。郑玄持周公作周礼致太平说,与孔子作《春秋》当新王之说相抗,使得汉代经今古文之争最终成为一大事因缘。  相似文献   
248.
我来自东方古老而文明的国度———中国。中国的道教是根植于中华土地的中国固有宗教 ,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伦理思想 ,充满至善至诚的人文精神和思想的智慧。中国道教热爱自然 ,尊重生命 ,反对战争 ,维护生态平衡的主张 ,经过近两千年的实践 ,在中国大地上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并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心灵 ,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潜在意识。几千年来 ,道教徒遵循着道法自然、天人一体的原则 ,把慈爱和同、不伤生灵、保护动植物作为自己宗教修持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保护环境作出积极贡献。当今世界生态危机 ,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把自然视…  相似文献   
249.
在先秦文化中“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观念。他不仅仅是简单的道德概念,周朝时期“德”成为了重要的文化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德”的范畴在不断演变,在各个方面都能体现出“德”。本文就是从《国语》一书为出发,对书中记载的尚德文化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50.
中国思想的早期发展中,自墨子最先提出知类(《墨子·公输》)的主张,相似说法渐渐出现在诸子学派的作品里。本文则尝试根据孟子和荀子的相关见解,探究先秦儒家知类观的内涵与形态。孟子言类虽不及荀子频繁,但也不乏对类的重视;他更像墨子那样,将人们在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