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安礼章第六 此章分为两段。第一段:以排比的方法,对仗的文体,述发了明辨盛衰、通晓成败、审察治乱、追本溯源、揆度未来的“韬略”。 第二段:总括了全书的中心思想和目的。 怨在不舍小过。  相似文献   
902.
《老子》立"道"之本体,下贯为"德"之妙用,其运行之规律为"反",我们应以"无为而无不为"来彻贯其体用,以"慈"来对待战争,此为《老子》之哲学体系;《易经》立"太极"之本体,下贯为"元亨利贞"之妙用,其运行之规律为"阴阳",我们应以"无思、无为"来感通其体用,以"贞正"来对待战争,此为《易经》之哲学体系。两者虽遣词不同,然旨趣同归。在"本体论""辩证法""贵德论""无为论"和"战争论"五方面,均有具体之表现。  相似文献   
903.
茶山丁若镛是朝鲜后期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一生留下了丰富的经学资料。他的经学诠释体制脱离了以往朱子理学形而上的层面,注重现实和实践,同时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他的心性论从具体的现实和个体的自律性上来重新认识人,从而确立了其哲学思想的实学依据。他认为心是人的主体,性是心之嗜好。人心虽然有这种嗜好的倾向,但现实中的善恶取决于心的自主之权,心具有自律性。他反对性理学中本然和气质之性的分类,认为在本然上人物性是不同的,在气质上人物性又是相同的。在四端和四德的关系中,与性理学者的“德内端外”不同,茶山提出了“端内德外”,认为四端虽然是先天内在的,而仁义礼智四德则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后天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904.
905.
在文明国家建立之前,没有文献记载的上古时期留下了很多神话传说。这其中以炎帝和黄帝的事迹最为繁杂和广泛。炎黄二帝同出一族,分属不同的部落,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合作,也有斗争。本文利用考古资料和传世文献,分析阪泉之战的真实性和发生地点,对旧有的观点进行梳理,并考证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906.
“召陵之盟”是先秦史上的大事件,尤其是春秋时期齐、楚关系史上的大事件。它是管仲和齐桓公精心谋划且费尽心机的成功会盟,反映了管仲和齐桓公的政治气度、远见、才能和成就,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确立了当时齐国的天下霸主地位,实现了楚人“观中国之政”的宿愿,避免了一场社会大战乱,还树立了天下霸主的典范,从而使得中国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在春秋时期日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并且因对春秋霸主及争霸的诸侯有着示范作用而影响了春秋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07.
英敛之与雷鸣远均为中国天主教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前者为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熏染的满洲旗人,后者为来自比利时的遣使会神父,对中国和中国天主教事业的关心与热爱使两人成为挚友。他们积极倡导宗教救国并大力推动中国教会的本地化。  相似文献   
908.
门外谈佛     
邵纯  桑吉 《佛教文化》2010,(1):53-57
<正> 2001年4月,林则徐的玄孙女林子东老人令我写一本关于林则徐的小册子,名为《林则徐为官之道》,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当时我刚刚从新疆党校退休,便欣然从命,由乌鲁木齐乘火车出发,经兰州、长沙作万里行,最后到了林则徐的家乡福州市。完成书稿后,出版社派车,奖励我做一日游。到何处观光呢?林则徐笃信佛教,我收藏有他抄写的《金刚经》影印件。因此,我提出到福州郊区鼓山的佛家寺院看一看。据传说,林则徐少年时曾登过  相似文献   
909.
刘岳兵 《世界哲学》2010,(1):100-108
在容忍中抵抗,是后期西田对待当时法西斯主义的基本态度。对“世界新秩序之原理”的探讨是西田哲学中现代性追求的重要表现。在这种原理中一方面要论证建设“大东亚共荣圈”的合理性和日本精神的世界性,同时又力图从所谓“世界性的世界形成主义”这种全体主义中分辨出国家主义或民族主义乃至个性自由的意义。西田哲学以独特的辩证方式来弥缝其中的矛盾,正是一种苦闷的象征。  相似文献   
9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