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荀子的生态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梳理了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的生态伦理思想 :生态道德观、生态自然观和生态价值观 ;阐述了荀子生态伦理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2.
生态伦理视阈中的儒家核心价值现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儒家"一体之仁"观将人与自然看成是道德共同体,强调人在这一共同体中的道德主体地位,以"爱有差等"作为现实的安排,体现了儒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具有宗教情怀的人类中心意识,儒家在生活方式上"宁俭勿奢"的价值取向包含适度消费的思想,启发人们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和约束,纠正一味追求物质丰受的消费倾向,这是符合生态学规则的,儒家"为己之学"与"推已及人"相统一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我们超越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西方核心价值观.然而,儒家的上述价值观又与维护宗法制度的价值取向纠姑在一起,因此,必须实现儒家核心价值观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43.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以"天人合一"为基本精神.先秦儒家认为,天是人的价值和道德本原,人对天又具有主体能动性.在天人关系上,天与人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是人的道德与天的本质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和共同性.因此,"天人合一"实质上是在道德基础上的合一,即"天人合德".  相似文献   
44.
《学海》2022,(1)
20世纪以来中国古史和考古学界对上古文明起源及其演进格局的认识,经历了从"一元多体"到"多元一体"的演进过程。其间新说迭出,既有民国时期的西来说、东西二元说和三元说,又有1949年以后的中原中心说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满天星斗说、重瓣花朵说、新夷夏东西说、新疑古说和新中原中心说。而在上古文明的诠释架构不断更新的背后,不仅有非学术性因素在起牵引和制约作用,还有各种学术性因素在支配人们的认知和解读过程。各个时期的重大考古发现一直是驱动学术进步的最主要动力,但如何把握考古发现与传世文献的关系,始终是最令人困惑而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5.
46.
章启群 《哲学研究》2012,(3):49-55,72,127
<正>"天人合一"是当今汉语中最常用的短语之一,十分流行、时尚;它被看作是关于中华文明、中国思想的关键词,表达了中国独有的思想和智慧。①然而,"天人合一"的意思究竟是什么?颇为流行的解释,是把"天人合一"的"天"解释为"大自然"或"世界万物","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合一;与此相对,则把西方思想和观念概括为"天人对立"或"主客二分",中西思  相似文献   
47.
儒学传统一直被视为理想主义的典范,似乎儒学之道就是悬置了一个道德理想主义王国,引领着世俗生活中的人去追求和超越。儒学传统是否一种遥不可及的理想主义?本文通过分析儒学"万物一体"思想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取向,认为儒学传统始终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着某种张力和富于弹性的平衡,其价值取向介乎于理想性与现实性之间,并由此进一步阐述儒学"万物一体"思想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48.
程旺 《管子学刊》2013,(4):125-126
如何定位董仲舒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既关涉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思想系统的价值与意义,又会对儒学发展史的分期产生重要的导向。然而,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一直存在重大分歧。肯定者认为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为儒学争得了官方的认可及主流的地位,也在理论建构上提出了一套新的儒学体系,并深刻影响了其后儒学发展的轨迹。董仲舒作为汉代的群儒之首、儒者之宗,实为与孔子、朱子同等重要的儒学大师。贬之者则从道统论出发,以原始儒学为参照,坚持心性体证的成德之路,将董代表的汉代儒学视为歧出,不是纯正的儒学,更有视之为“儒学一大没落”。无论如何,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董仲舒的思想系统仍具有其当代意义:“董子思想学术给我们的启示是,历史文化具有一种生命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乃表现为历史和经典对每一时代之思想创造的内在参与,并由之而具有切合于当下社会生活和个体精神生命之教化的功能。”[1]由此,董仲舒不仅创造了属于他那个时代的独具特色思想体系,并对社会生活和个体精神生命展现了自觉的教化功能。刘红卫博士新著《董仲舒与儒家文化的普世化--董仲舒天人思想研究》亦有见于此。此书专论董仲舒的天人思想,对其天人体系、天人体系下的人性理论、元理论体系、天人感应思想诸问题,探赜索隐,辨微钩玄,做了深湛、细致的研究。天人思想可以说是董仲舒思想体系的拱顶石,历来被研究者所熟悉和重视,但熟知并非真知,越是熟悉的东西,往往越会被成见所束缚。刘博士不囿于成说,不依傍他见,对董仲舒的天人思想这一“老”话题作出了新的诠释,发人深思。此处试图就此书的理论特色,择其大要,略陈管见,以方便大家更好地了解此书的创获。  相似文献   
49.
面对令人担忧的生态环境,人类不得不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而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一方面,被公认为人类文明之杰出成果的老子《道德经》,毫无疑问可以为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有价值的、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50.
文章以现代民族国家作为参照,系统地剖析了现当代中国的政党-国家形态演变的历史,阐释了中国现代政党-国家形态的思想和特征,从历史与经验两个层面分析了20世纪中国两大政党对于中国现代国家形态建构的决定性作用,探讨了政党-国家转型的可能性和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