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1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高拱研究的一部力作——读岳天雷《高拱实学实政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世明 《孔子研究》2008,(5):127-128
  相似文献   
12.
罗近溪的"格物"说--从"格物"之悟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罗近溪早年的"格物"之悟出发,详细考察了罗近溪"格物"说的具体内涵,认为罗近溪的"格物"说奠基在他的"大学"说和"知止"说之上,一方面阐扬了"万物一体"的思想,另一方面规定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道德--政治实践活动的先后程序.罗近溪的"格物"说构成他解读<大学>和儒家经典的基本视角,在儒家经典诠释学和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婚姻圣事     
婚姻是造人的天主为传生人类所订的一种制度。圣经上如此记载:“上主天主……造成了一个女人,引她到亚当面前。……因此人要离开他的父母,依附自己的妻子,二人竞成为一体。”(创:二,22-24)耶稣也曾说:“……创世之初,天主造了他们一男一女;为了这缘故,人要离开父母,和妻子结合;二人成为一体。所以他们不再是二人,而是一体了。”  相似文献   
14.
王艮作为阳明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对人格理想的理解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基于特殊身份与经历的开新。主要表现为:在承继"万物一体"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对"位"的有意忽略,突出个体生命的社会担当感,将现实中呈现的达圣路向的士人阶层的格限向平民敞开,将践行圣人情怀的现实领域由庙堂转向了在野修身讲学;同时,恢复了原始儒家鲜活的人生智慧,突出了圣人人格"智"的内在规定,使其展现为"仁且智"相统一的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15.
长春圣德肋撒堂区活动,自去年八月一日迎来了新到任的三位神父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为了使教友的灵性生命获得更丰富的恩宠,开展了一系列的新的牧灵举措,与教友融为一体,组织不同形式的祈祷。为有病的教友送圣体、傅油;他们除主日宣讲圣道外,还为教友们免费提供一张《主日教友通讯》,这是一张集主日读经、要理于一体的传道通讯。  相似文献   
16.
在先秦著作中,<吕氏春秋>同<墨子>、<荀子>一样,每篇都有明确的主题思想,并通过简洁的篇名昭示读者.所不同的是,<吕氏春秋>没有如<墨子·天志>、<荀子·天论>那种专门探讨天人哲学的篇章,它的自然哲学思想散布在不同的篇章中,需要我们细心地发掘和梳理.通过对<吕氏春秋>自然哲学的分析,可以看出<吕氏春秋>的自然哲学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是先秦到汉代的思想转折进程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谭嗣同在其“仁学”中表达了“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从表面来看,这是对宋明理学万物一体论的继承和发展,但实际上两者有着重要差别。在理论面向上,理学的万物一体论主要指向道德主体经过修养所达到的主观精神境界,谭嗣同的万物一体论则主要是在“以太”“通天地万物人我为一身”的客观存有层面进行阐述。在价值指向上,理学的万物一体论始终坚持“仁”的特殊性和差等性,谭嗣同的万物一体论则将“仁”理解为消除人我之别的无差别平等。造成两者上述差别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宇宙论根据的不同:理学的万物一体论是建立在宇宙造化生生不息的基础上的,差异性是造化之必然,也是统一性之前提;谭嗣同的万物一体论则以均质无差别的“以太”作为宇宙本原,由此无差别同一才是宇宙的根本原理。  相似文献   
18.
考察周人的德性伦理结构,可以发现宗教中至上神天与祖先神的分离,在伦理上表现为公德之德与私德之孝的分离,使得周人的德性理论突破了血缘关系的范围,成为天下邦国联盟的公共伦理规范。周人德性伦理的结构从纵向上看,是人的德性与天的德性的合一,即天人合德。从横向上看,是领袖人物的德性与众民百姓的德性的合一:即四方同德。从界限上看,是上下内外的合一,即至善伦理与底线伦理的合一、文德与武德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仁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的仁学,是上承先秦儒家仁学、下启宋明儒家仁学的中心环节,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值得作一认真深入的研究。 一 “仁”这个概念。早在儒家学说创立几百年前,就在社会上比较广泛地使用了。当时,它主要是被用作一种对有善良品德的人们的赞美之词。孔子最早把它系统化,并发展为“仁学”,使之成为他的学说的核心思想。但不同历史时期的儒学家,却赋予“仁”  相似文献   
20.
张凯 《美与时代》2014,(12):12-12
文章阐述了城市规划设计一体论的概念、意义和发展历程,强调了城市规划一体论的重要性,对今后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