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篇
  11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同感自我中心主义的质疑对我们与他人感同身受这一同感特征的道德性提出了挑战。数值上的合一主张、性质上的人我合一主张以及概念上的人我合一主张看似在某种程度上回应了同感自我中心主义的质疑,但是这些回应都存在各自的问题。相比之下,从《孟子》和朱熹的"一体""恻隐""怵惕"思想中提炼出的人我合一形态则有助于我们回应同感自我中心主义的质疑。  相似文献   
102.
对于《楞严经》,虽然历代皆有真伪之争,但这都无法改变《楞严经》作为大乘佛教的重要典籍之事实,以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上所已产生的巨大影响。特别在晚明时期,作为道士的陆西星曾两次疏解《楞严经》。然对于此举,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陆西星晚年信奉佛教之行为,其实在疏解《楞严经》的背后,有着更为深层的目的与意图,即不仅为了去繁琐与神秘化,而且还担负起了化解各宗各派纷争之责,从而达到合一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3.
徐君 《管子学刊》2001,(4):30-33
齐文化作为先秦暑期一支优秀地域文化,其中具有丰富的养生思想,本文简要论述了齐文化中顺应自然,形神合一,欲情适度,善于处世的养生原则和养气,养心等九种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104.
刘延刚 《宗教学研究》2004,3(2):156-158
白玉蟾三教合一思想是唐宋以来三教合一思想在道教金丹派南宗创教史上的突出表现,其主要内容是三教"异门"而"同源",以"诚"说孔,以"定"说释,以"静"说老,以"止止之妙"概括三教的中心所在.其思想表现为对宋代道学、佛教的吸收和融摄以构建自己的道教理论,其实质则是"以道教内丹为中心",以较高素质的宗教调适性求得道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5.
沙欣 《中国宗教》2023,(7):74-75
禅宗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禅宗“浑简锋利、超然特立”的思想,“心物合一”“超然象外”的空灵境界,为中国传统艺术展现了一种特殊形态,无论是在审美理念,还是在表现形式、表现内容上,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探析禅宗音乐思想,并阐释其对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恬静祈祷     
我们每个基督徒想保持一份圣洁,就必须在每一天持守孤独、安静中顿悟。细细体味“那藏于内心基于不朽的温柔和宁静心神的人格,这在天主前才是宝贵的”,(伯前3:4),做一个静观祈祷的人。梵二大公会议鼓励所有会士、使徒工作要与静观祈祷联合一起“……一心一意寻求天主在一切之上的当儿,每一个修会团体的成员,应该把对静观与使徒工作的热爱联合一致”(修会法令5)。我们每个基督徒都需要躲避浮躁、诱惑等,让内心得到安宁、休息。以此调整自己的精神生活,让自己与基督在安详、恬静中相逢、相遇,仔细聆听施予不可言语的耳语来滋…  相似文献   
107.
论契嵩的儒释一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朝野上下日益高涨的排佛、反佛浪潮,契嵩作《辅教篇》,阐明儒释一贯的主张,捍卫佛教。在《辅教篇》一书中,契嵩分别从社会功能的一致性、本体统一性、伦理规范的相互贯通性等三方面阐述、论证了儒释一贯思想。契嵩的儒释一贯思想,无论理论的深度还是广度,都超越了前人,代表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8.
楚山绍琦禅师是明代初叶大力弘扬“禅净合一”的临济宗高僧,其禅法特色是把净土宗的持名念佛融入了看话禅,促进了禅净合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9.
张玉璞 《孔子研究》2011,(5):107-116
宋代的“三教合一”思潮是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的:一是政治的、道德伦理的层面,强调三教在社会教化、国家治理方面的功用是一致的;二是学术理论的层面,主要表现为儒、佛、道三教中心义理的相互融合、吸纳。佛、道二教的一些基本观点和方法为儒家所吸收,使儒学体系更为系统化、理论化,并形成新形态的儒学——理学;道教也在该时期积极吸纳儒、佛...  相似文献   
110.
管志道是明末三教融合的重要倡导者之一,关于他的专门研究除了日本学者荒木见悟先生《明末宗教思想研究》外,中文学术界研究者问津寥寥,这可能与管志道的资料收集不全有关。本文预以笔者有限的能力,对管氏及其研究状况做以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管氏三教合一观的本体论进行了探讨,认为管氏关于三教理融规矩不融的观点正与主张儒佛道教理划界清楚的正统儒家和三教融合入一家的极端融合派形成晚明思想的全貌,他的理论具备一定系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