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建设性后现代视野中的科学与信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所面临的生态恶化、精神危机等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使科学与宗教、科学与信仰的关系问题凸显出来,它不仅成为当代理论研究的重要学术领域,而且成为当下实践努力要解决的一个课题。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把理性作为生活艺术的自律,以彰显意义、价值和坚定人类信仰为旨趣,借助于现代性批判以及弘扬传统文化的世俗化,倡导建设性后现代世界观、理论范式和生活态度,在过程思维下从哲学、神学、伦理学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科学、宗教与信仰问题。  相似文献   
52.
一、引言当代数学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数学对象的本体论问题,它可以表述为:像自然数、函数或者集合这类数学对象是否是独立于我们思维的真实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立场,即数学实在论与数学反实在论:数学实在论认为,存在抽象数学对象,它们既独立于外在的客观世界,同时又独立于我们的思维;数学反实在论认为,不存在抽象的数学对象,或者数学对象不独立于我们的思维。①  相似文献   
53.
一、从维特根斯坦的一句名言谈起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有句名言: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维特根斯坦,第20页)这句话用通俗简明的语言来说就是:可说的,说;  相似文献   
54.
田薇 《现代哲学》2011,(3):62-66
在"生命"反抗"形式"的现代性文化境遇下,传统宗教也发生了现代转化,即宗教信仰成为宗教生命冲动的表达,这既使"宗教"由外在建构走向活生生的内在的"宗教性"生存,也面临着失去确定的形而上学目标的现代性困境。走出这一困境只能通过一条内在的精神的途径,就是将"灵魂的宗教性存在本身"视为"形而上学的价值",由此跳出主体需要和客体对象之间的二元对立,故而,确立起灵魂存在的形而上学宗教性的自觉意识和内在信仰是宗教现代性重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55.
高申春 《心理科学》2011,34(4):1006-1011
本文在阐明詹姆斯心理学的出发点、并考察其心理学思想的探索和突破的基础上指出,詹姆斯关于心理学的思想历程无疑经历了一个根本的转向;又结合与胡塞尔现象学的比较认为,转向之后的詹姆斯的心理学思想的潜在意义,只有借用胡塞尔现象学的思想框架和概念工具,才能得到有效的表达和进一步的发展。文章最后还暗示了詹姆斯心理学思想的现象学转向对于理解并构建心理学的学科同一性的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56.
李维武 《孔子研究》2013,(2):87-103
徐复观提出的消解形而上学思想,以及由此而对熊十力诸师友重建中国哲学本体论的批评,力图改变重建形上儒学所导致的现代新儒学与生活世界越来越远的疏离,开辟现代新儒学由抽象的形而上学走向现实的生活世界之路,体现了现代新儒学开展的另一种方向。这一思想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对儒学在21世纪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要求儒学在未来开展中处理好形上儒学与生活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57.
《美国哲学季刊》 1 999年第 2期社论  像许多时代一样 ,这个世纪也亲眼目睹了诸哲学学派和哲学运动之间的真实冲突。现在 ,在知识分子中 ,胜利已不是说服反对者 (在知识分子中那已是极其少见的现象 !)而是为了使广大群众能虔诚地相信其学说 ,宁可与占主流地位的未被承认的局  相似文献   
58.
就五十年前的中国天主教而言.主要是要求中国天主教会摆脱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控制,遵照吾主耶稣基督福音的精神和宗徒们的传教传统,采用适合我国国情和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方法,由中国自己的神职人员和教徒群众办好教会,让基督教会在中华大地真正实现本土化。  相似文献   
59.
康德的道德哲学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但正是这一点被人们所误解,认为康德的道德哲学是一种空洞无物、没有实际效用的学说.然而,综观康德的道德哲学,可以看到,康德对道德法则形式化的追求只是其道德哲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另一方面,康德力图使自己的道德哲学走向经验和情感,走向生活世界.这也就构成了康德道德哲学的上升之路与下降之路.  相似文献   
60.
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1885—197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对马克思主义传统做出创新的人物。马丁·瓦尔泽称布洛赫为“一位马克思主义的预言家”,于尔根·哈贝马斯称布洛赫为“一位马克思主义的谢林”,阿尔弗雷德·施密特称布洛赫为“最后一位马克思主义形而上学家”,瓦尔特·延斯称布洛赫为“最后一位伟大的综合性人物”等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