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宋僧的辞赋别有风味,他们关注身边的细微事物,将微妙的佛学情感融于其中:咏物言志、高倡佛法、化用公案。他们从儒道中汲取养料,表现出包容博大的胸怀,是文坛上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72.
佛教史料数字化既加强了资料的保存性和持久性,又创造了数据的可用性与整合性,给文化传承和佛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发展。一数字化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常见的文字或图形符号转化为数字符号的过程。  相似文献   
73.
振宇 《法音》2008,(3):6-15
前言《俱舍论》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为佛灭后九百年(约公元400年间),北印度犍陀罗国的世亲菩萨所造。世亲菩萨是部派佛教末期佛学思想的进步者,为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之一。其出家于萨婆多部,后由其兄无著菩萨引导而转入大乘,大弘瑜伽行派之教说。由于世亲菩萨一生著作丰富,后被尊为"千部论主"。此《俱舍论》即是世亲菩萨前期佛学思想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74.
心皓 《法音》2008,(9):20-24
佛教三部大经之中,《法华经》历来被誉为成佛的法华.这部经倡导修行以一佛乘为归.将大乘菩萨行者称为佛子、如来使。经中把佛子定义为明了佛乘、修习六度的菩萨,佛子应当具足定慧双修、精进求道、忍辱大力、对机说法等等的德行。关于佛子这一名称的来由,《法华经·譬喻品》说到,舍利弗尊者听闻了佛陀应三请方说的一乘妙法以后.欢喜表白说:“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相似文献   
75.
方东美的佛学研究,是在世界哲学的宏观视野下,运用现代西方哲学的方法,对佛学理论的重新诠释与阐发,代表了他晚年一部分成熟的思想成果,也是他整个思想体系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的佛学思想的重心在于发挥佛教圆融和谐的精神,并以此作为中国大乘佛学的根本精神与理论特色.他认为,中国佛学的这种精神特征恰可对治西方哲学的心病,解决西方哲学史上二元对立性的理论难题.由此也可说明中国大乘佛学是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哲学.  相似文献   
76.
张勇 《周易研究》2006,(5):55-59
南朝郑、王易学并立,北朝象数易学占主导,但后期也呈现儒玄并融的趋势.《易传《》和汉代易学创造出来的象数成果得到南北朝易学家的继承,南朝易学家对象数易学中的形式主义学风给予了批判,并呈现出本体论思维与易学象数相结合的思想萌芽.象数易学受到佛教缘起性空理论的批判,但南北朝佛教仍利用易学象数来说明现象世界.在南北朝道教养生理论中,象数易学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在南北朝的宗教风气下,象数易学占验派沦为方伎.  相似文献   
77.
狂便谈禅,悲还说梦--龚自珍佛教思想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自珍堪称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精神先驱.当激进的改革要求遭受挫折后,龚自珍便将沉沉心事投向了佛学.佛学赋予的智慧和普渡众生的济世观念使龚自珍受益颇深,一方面既找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依托,另一方面同样也可以借此学说以申张自己励志改革的决心.在龚自珍那里,佛学兼具理性与信仰的双重情感,它具有宗教性,但更是龚自珍批判礼教、倡导经世致用之学的理论渊源之一.而这一自佛学中吸取营养的学术风气后来渐至发扬光大,终于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改良思潮,也开启了近代佛学的思辨之路.  相似文献   
78.
池田大作的宗教对话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底蕴,这就是以大乘佛教传统为根基的东方佛学智慧。因此,本文在查阅相关日文原版文献的基础上进行解析,旨在阐释池田大作宗教对话实践的出发点、思想特色及其"世界宗教精神",以期展现世界文明对话与东方佛学智慧交相辉映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79.
现代佛学是从古印度传入华夏后,经与儒家、道家近千年摩荡而终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有机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诸种原因,近百年来,佛学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隐而不显。当下人类面临诸多全球性问题,重返经典无疑给人类有益警示,尤其在解决人生问题、伦理道德问题、文化沟通乃至提携科学研究等方面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0.
道安作为中土早期佛教的一代宗师,于佛教戒定慧三学均有卓越之发明,思想宏富深厚.文章分疏、论析了道安有关戒定慧三学的理趣要旨,阐释了其由早期禅观向般若学转变的理论进路及其弥勒净土信仰之衷曲,力图突显其佛学思想及信仰之于早期中土佛理建设的胜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