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多层线性模型在纵向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盖笑松  张向葵 《心理科学》2005,28(2):429-431
纵向研究中传统统计技术主要是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元回归分析,但是这两种技术存在一些局限性,不能合理而充分地解释纵向研究资料。近年来出现的层线性模型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纵向数据。为促进层线性模型在纵向研究中的运用,简要论述了传统统计技术的局限,介绍了层线性模型的原理及其在纵向研究中的作用,以一组模拟数据为例对层线性模型中各种参数在纵向研究中的含义进行了详细讨论,对于纵向研究中运用层线性模型时须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侯忠海 《哲学研究》2012,(3):105-110,118
<正>位一体与作为辩证法的三位一体产生于古希腊思想,而作为宗教奥秘的三位一体思想在基督教思想中得到凸显。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开始就从本体论、逻辑学、认识论等各个角度展示着位一体的思想,只不过各个历史阶段侧重点不一样。莱布尼茨从认识论的层面对位一体的思想作了深入论  相似文献   
13.
由于帕金森病早期常仅存在抑郁、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表现,其与重症抑郁障碍难以鉴别.本研究通过对帕金森病患者及重症抑郁障碍患者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指数及导睡眠监测评定抑郁及睡眠特征,尝试发现两者之间差异,为早期鉴别及诊断帕金森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心理学和其他社科研究领域, 大量实证文章建立调节效应模型, 以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如何随着调节变量的变化而改变。过去10年, 调节效应分析成了方法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从显变量的调节效应、潜变量的调节效应、层数据的调节效应、基于两层回归模型的单层调节分析、纵向数据的调节效应、调节和中介的整合模型六个主题系统地总结了国内调节效应分析的方法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最后对调节效应的未来研究方向做了讨论和拓展。  相似文献   
15.
关丹丹 《心理学探新》2014,34(5):437-440
为了评价和改进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一般能力测试的写作评分,研究者采用概化理论和面Rasch分析对113位考生的写作样本的评分误差来源、评分信度等进行了探讨.概化理论研究显示,评分者和题目对评分准确性影响不大,以两道写作题的考试设计而言,评分者为2人即可保证评分信度在0.75以上.面Rasch分析显示,评分者宽严度的估计值及其误差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评分者之间在宽严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且评分者自身在评分时总体上比较稳定.但个别评分者在特定考生特定题目上表现出特殊偏向.概化理论和面Rasch分析丰富了写作评分研究的量化指标,证实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一般能力测试的写作评分具有较高的信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康春花、孙小坚和曾平飞(2016)提出的等级反应水平侧面模型探讨了评分者人数和项目个数对被试能力估计准确性的影响。模拟研究的结果表明:(1)随着项目个数的增加,估计值与真值之间的相关也不断增加;(2)评分者人数和项目个数在平均绝对偏差(MAB)和误差均方根(RMSE)上的主效应均显著,两者间的交互效应也显著;(3)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当项目较少时,3个评分者条件下的能力估计准确性最好; 随着项目个数的增加,4个评分者的估计误差迅速下降,且表现变为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自编幼儿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对幼儿人格进行追踪测量,探讨其年龄及性别发展特点。方法:用整群抽样法选取3~3.5岁、3.5~4岁、4~4.5岁3个年龄群组幼儿为被试,采用群组序列的追踪设计,进行为期1年半的追踪测量,结合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和层线性模型处理数据,探讨幼儿在3~6岁间人格的发展特点。结果:(1)幼儿的智能特征、认真自控、外倾性、亲社会性、情绪稳定性5个人格维度在3~4岁发展最快,4~5岁持续增长但发展速度放缓,到5~6岁时趋于平稳;(2)女孩的认真自控和亲社会性在3岁时显著高于男孩,但在3~6岁间的增长率不存在差异,即女孩的认真自控和亲社会性在幼儿阶段发展水平始终高于男孩。结论: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的环境变迁促使了幼儿人格的进一步发展,5岁左右幼儿人格开始初步形成;女孩的认真自控和亲社会性水平在幼儿阶段始终高于男孩。  相似文献   
18.
生涯适应力的作用:个体与组织层的跨层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海波  郑晓明 《心理学报》2013,45(6):680-693
生涯适应力(career adaptability)是生涯建构理论提出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核心概念,但国外理论和实践一直认为生涯适应力是一把双刃剑(生涯适应力高的员工工作绩效高,但其离职意向也高),本研究将对此进行检验;同时,生涯适应力作为个体职业生涯开发的核心变量,它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跨层面作用中的价值也未曾研究。通过员工在两个时间点自评和管理者他评问卷,获得54家单位的485份有效调查问卷。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生涯适应力不仅与工作绩效有显著正相关,而且也与离职意向有显著负相关。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龄是生涯适应力与离职意向、工作绩效关系的调节变量;也就是说,工龄短员工的生涯适应力与工作绩效呈显著正相关,与离职意向呈显著负相关,但工龄长员工的生涯适应力与二者的关系都不显著。基于跨层面研究设计,层线性模型(HLM)分析的结果表明,生涯适应力是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个体工作绩效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但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离职意向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这不但回答了生涯适应力对组织价值的管理困境问题,也解决了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个体工作绩效的连接纽带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体素模式分析(multi-voxel pattern analysis,MVPA)是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理论发展出来的新的功能磁共振数据分析技术。MVPA技术通过训练分类器,对由不同认知状态引起的体素信号模式进行分类。与传统的基于单个体素的分析方法相比,该技术可更敏感地检测脑对认知状态的表征,并使得从神经信号解码认知状态成为可能。文章介绍MVPA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步骤以及可以用MVPA来解决的科学问题,并对应用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观音菩萨属于佛教中最富盛名的菩萨,因为有普度众生的慈悲心而被广大信众尊崇。从唐代开始,汉地民间信仰中出现观世音菩萨四臂观音、六臂观音这种化身,而观音菩萨的化相在藏传佛教中更加丰富姿。藏传佛教中的菩萨造型相对于汉地更加复杂、繁,这源自民族信仰的区别。藏传佛像中的所有形象都是一种象征,一种民族信仰的体现。在中国佛教的两大系统,即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信仰中,观音菩萨都是一个重要的佛教尊神。随着佛教信仰的民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