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9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80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7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心澄 《中国宗教》2022,(6):16-17
2021年12月3日至4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闭幕不久,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宗教工作的高度重视。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召开的这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更显意义非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最新发展,也是包括佛教在内的各宗教健康传承和深入推进中国化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32.
本用情感控制理论来分析教师(教授)在中国和美国化中扮演的角色。中国教师和美国教师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反映在他们分别通过不同的行为来证实他们作为教师的角色身份。中国人和美国人对教师行为的情感反应体现了中美化中关于教师的不同角色期望。  相似文献   
233.
有一句古话传了千百年:大树底下好乘凉。我们苦心孤诣找到一棵大树之后,乘凉成了惟一的享乐,延伸为生活的第一要义。就在我们躺在大树底下乘好凉的时候,宝贵的时光悄然滑过,怡人的人生风景不幸错过,留下岁月的痕迹,空自蹉跎。  相似文献   
234.
别材、别趣与妙悟说是严羽《沧浪诗话》的主要诗学观点。严羽力图用别材、别趣来说明诗歌所特有的审美性质,把别材、别趣看作是诗的生命。妙悟则对诗歌创作的艺术思维进行了规定,与禅宗的顿悟息息相关。这些诗学理论站在一个较为纯粹的诗学立场,追寻着冲淡空灵、神韵悠然的诗学理想,寻求着纯粹的诗所特有的审美韵味,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5.
236.
通过两个实验考查了非临床抑郁者未来想象的异常是否受到个人目标相关性的调节。实验1采用未来想象任务, 实验2采用可能性评估范式, 两个实验一致发现, 抑郁倾向者想象未来积极事件的异常, 受到了与个人目标相关性的调节:相对于非抑郁倾向者, 抑郁倾向者对未来与个人目标相关的积极事件的预期减弱, 而对未来与个人目标无关的积极事件的预期则没有表现出异常; 同时还发现, 抑郁倾向者表现出了对未来消极预期的普遍增强, 不受与个人目标相关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7.
上大学前,我当过几年知青。在艰苦岁月中,身居陋室,胸怀抱负,时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人生座右铭。恢复高考后,我直接从农场考上大学。我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从宿舍到教室、图书馆和食堂,基本上是四点一线,无暇顾及其他。我曾经以成为陈景润那样的  相似文献   
238.
本文通过对内容激励理论与过程激励理论的概述,并阐述了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结合中国直销企业的特点和直销运作的模式,把期望理论运用到直销过程中,并提出4种激励的原则,它们是:(1)激励要因人而异,随机制宜,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激励目标;(2)激励需要持之以恒,坚持学习的原则;(3)物质的激励与精神的激励相互结合;(4)知识与能力的激励。  相似文献   
239.
30年现象是近年来所出现的独特的设计潮流,它的成因包括经济、消费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等,对这一现象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对于企业的商业运作、设计师的设计实践和设计理论的丰富,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40.
所谓道德本体论,是在人心性本体存在上讲的;而其为道德,最终是以人的心性本体存在为其源头的。道德,特别是道德精神,是人性美好的表现。这种纯乎天理、创化不已的心性存在,就是本部论著所说道德本体;而以此为理论基础,研究华夏民族道德精神世界的获得,就是本部著作所谓道德本体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