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一、罗尔斯所理解的康德伦理学的基本特征:道德建构主义罗尔斯在整个学术生涯中从未间断过对康德伦理学的研究,其康德解读的精髓是从哲学方法论上把康德伦理学理解为一种道德建构主义(moral constructivism),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构主义概念,并把它运用于道德和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402.
同一个记忆源检测任务是否可以依赖两种不同的加工——无意识启发式加工和有意识系统式加工,是源检测加工机制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拟借助加工分离程序来分离同一个源检测任务中的启发式和系统式加工,并进一步考察了启发式和系统式加工受刺激呈现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位置源检测任务依赖于启发式和系统式两种加工,且随着刺激呈现时间的增长,系统式加工的贡献显著地提高,启发式加工的贡献却无显著提升。这一结果既验证了记忆源检测的双加工机制,也暗示了两种加工在加工深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03.
段海军  连灵 《心理科学》2012,35(1):76-81
物体识别的两大理论一直存在争议。以物体为中心理论认为不管物体出现在什么位置,识别均与空间位置无关,而以观察者为中心理论认为识别与空间位置有关。研究参照物体识别的“小几何体”思想自制实验材料,采用启动范式下的分类任务,通过操纵物体自身的结构信息和相对的结构信息,考察了三维物体识别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物体自身组成部分之间的分离水平和物体之间的相对空间位置对物体识别的影响均呈层级式。支持以观察者为中心理论的整体表征观;(2)不分离水平和相同位置上,整体启动快于部分启动;全分离水平和远距离位置上,部分启动快于整体启动。支持以物体为中心理论的小几何体优先加工观。实现两大理论的融合需要进一步厘清“What + Where”两通路联合表征的二级子层级。  相似文献   
404.
源于七世纪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经五代、北宋时期传入我国新疆。从最初的教育与宗教交融,历经时代变迁,社会发展,逐渐实现了教育与宗教的分离。在当代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时代背景下,新疆场域中,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抵御与防范宗教向学校渗透,清醒客观地认识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历史必然趋势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05.
高校大学生群体中有一部分人信仰宗教,宗教在高校的蔓延和渗透有扩大的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在高校中禁止宗教的传播和影响,当务之急是要开展科学无神论教育,但是教育应遵循反复性、协调性、实效性的原则,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唯有如此,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才能得以真正落实,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思想才能牢固树立。  相似文献   
406.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是政教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因教会介入公共教育而带来的争议贯穿现当代政教关系史。中西方因历史文化和宗教传统不同,政教关系大不同。历史上的中国,"亚细亚生产模式"培育出"大一统"中央集权型体制,形塑为国人"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敬天法祖"的"家天下"宗法制度和政治伦理格局,配以"敬鬼神而远之"、"重今生轻来世"的现实功用型人本主义理念,使得儒释道信仰成为维护皇权的教化手段:虽有多神崇拜和泛神化信仰形态的长期浸润,但屡遭"毁佛灭道"、"灭洋"、"非基"和"破除迷信"运动的冲击,从根本上堵塞了宗教发展为中华文化主体的历史路径。这既使泱泱中华难以熔铸出"一教独大"的宗教情怀,也使中国免于陷入西方式的宗教狂热。中国秉承史上"政主教从"、"教用于政"的政府管控宗教模式,日趋多元的文化生态及政教关系诸问题正冲击国人的理念,考验执政者的智慧。  相似文献   
407.
内隐学习研究的核心方法——人工语法范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是对近三十年来内隐学习的核心研究方法--人工语法范式--的一个总结.文章分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人工语法范式的三个要素.第一部分介绍了学习材料要素,即限定状态语法和双条件语法.第二部分介绍了指导语要素,着重讲解了它的实验性分离功能.第三部分介绍了程序要素,伴随内隐学习研究问题的深入和复杂化趋势,循序演绎了研究者对人工语法范式程序所做的调整.  相似文献   
408.
样例与运算性程序知识学习迁移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任洁  莫雷 《心理学报》1999,32(4):444-450
以程序性知识进一步区分为联结性程序知识与运算性程序知识为前提,对样例与运算性程序知识学习迁移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样例对运算性程序知识迁移成绩有重要影响;(2)运算性程序知识的学习迁移有着不同联结性程序知识的学习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409.
组织不公正及其效果研究述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组织公正感的研究出发,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外关于3种组织不公正,即分配不公、程序不公正和互动不公正研究及其效果,特别分析了组织不公正对组织的具体危害,这种危害包括隐蔽的攻击、退缩行为和公开的攻击。文章还介绍了我国学者关于分配不公平方面的研究。最后,作者指出组织不公正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即组织不公正可能本质上不同于组织公正,组织不公正研究存在操作定义狭隘和跨文化障碍,以此为基础描述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10.
创伤性分离症状及其认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创伤性分离是具有心理创伤经历的人常表现出来的典型症状,它包括记忆缺失、幻听、人格解体等,它主要表现在分离性障碍中,在其他精神疾病中也常见,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分裂症等。该文阐释了创伤性心理、创伤性分离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创伤性分离症状的几种理论:人格结构性分离理论,背叛创伤性理论,回避加工假设与警戒-回避假说等。其中人格结构性分离理论主要是以临床治疗为取向,采用EMDR技术,侧重于研究创伤性分离对人格结构产生的影响;而背叛创伤性理论,回避编码假说以及警戒-回避假说是通过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探讨创伤性分离的症状与记忆。通过对几种理论的比较分析。发现后三种认知理论对创伤性分离症状的解释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一“是否存在回避警戒”,二“是否存在回避加工”,三“是否存在回避记忆”,而关于这几方面问题发生的条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