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29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一件事物如果想使观者对它产生美感,就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个要素是陌生,另一个要素是熟悉。我们可以给美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即:美就是陌生加上熟悉。用公式表达就是:陌生+熟悉=美。设计的使命就在于它完美地协调了熟悉和陌生之间的关系,让这对本来就共存共生却又截然相反的矛盾体介入人们的审美过程中,最终体现在美的设计作品中。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说教材 《摆一摆》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面积的内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面积的意义和常用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也是后续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以及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教材重在体现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安排了三部分内容:估一估,说一说,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培养孩子的估测能力;摆一摆,填一填,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试一试,想一想,得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资源,充分让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本课教学设计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4.
使用辅助变元来引入定义,在知识表达中是一个流行和有力的技巧,能够得到更短、更自然的编码而无需冗长的重复。这篇论文中,我们形式地定义了辅助变元的概念,检验了其表达力并讨论了有趣的相关应用。我们把以下两者联系起来:一是,反复使用中间结果而不通过定义重复;二是,布尔函数其他表达中的相似概念。特别的,我们表明带定义的命题逻辑与具有任意输出端的布尔线路以及约束变元满足Horn性质的存在量化布尔公式(记作(?)HORN~b)具有相同的表达力。本文还考虑了定义结构的限制,以及命题定义的扩充。特别的,我们检验了正命题定义与带存在量化的正定义之间的关系(或等价地,检验了(?)HORN~b公式和约束变元未被Horn限定的存在量化的CNF公式(记作(?)CNF~*)之间的关系)。对命题定义的进一步扩充,是允许在定义中使用任意的量词,或等价地,允许布尔公式的嵌入。我们还证明了,量化CNF公式中的约束变元的表达力,是由子句中被约束部分的极小不可满足子公式或极小假子公式的结构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证明分次模态逻辑在有穷传递框架类中的Goldblatt-Thomason定理。一个有穷传递框架类可由分次模态公式集定义当且仅当它在不相交并、生成子框架和分次有界态射像下封闭。该定理的证明使用带根的有穷传递框架的分次Jankov-Fine公式。  相似文献   
16.
以萨奎斯特公式为额外公理添加到极小正规逻辑K上得到的逻辑都是完全的。这样得到的逻辑被称为萨奎斯特逻辑。所有的萨奎斯特逻辑组成了一个格。这个格中有可数无穷长的链以及可数无穷长的反链,格中的每个逻辑相对于格的不完全度是1。另外,萨奎斯特逻辑格的子格E具有规整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模态逻辑的关系语义(也称克里普克语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左右关于模态词的解释,其主要特征是,与之前的模态代数理论[1]相比,作为一种塔尔斯基式的语义,使模态句法对象与语义结构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一个恰当的归约变换,可以将一个CNF公式变换为另一个具有某种特殊结构或性质的公式,使其两者具有相同的可满足性。一个典型的归约是将一般的CNF公式变换为3.GVF公式。通过构造一些恰当的工具,可以将公式类变换为所要求的正则类。极小不可满足公式具有一个临界特征,公式本身不可满足,从原始公式中删去任意一个子句后得到的公式可满足。我们提供了一种归约技术,通过构造恰当的极小不可满足公式作为工具,将公式类变换为具有正则结构的公式类。研究正则结构的公式的复杂性及性质很有意义。如,将一个从3.CNF公式变换为(3,4)一CNF公式,这里(3,4)一CNF公式是指公式中每个子句的长度恰为3,每个变元出现的次数恰为4。因此,(3,4).SAT是一个NP.完全问题,并且正N-部图的诸多良好性质对于研究正则结构的SAT问题具有许多潜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康德关于定言命令能有效推导出一切实际义务的主张在哲学史上一直受到广泛的批评。在那些批评者看来,定言命令作为一种普遍性、形式性的原则从逻辑上说是无法有效推导出任何实质性的内容的。然而,这种批评忽视了定言命令的公式Ⅰ("普遍公式")和公式Ⅰa("自然法公式")的区别及其意义。在《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中,康德是用公式Ⅰa示范如何推导实际义务的。公式Ⅰa除了提出"普遍化"的形式性标准外,还由于涉及一种自然目的论,而提出了一种自然法意义上的实质性标准,即一个人对自己的完善和他人的幸福先天地负有义务。这一实质性标准保证了定言命令在推导实际义务方面的有效性,同时也赋予了康德道德哲学一种非常强烈的自然法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方恩升 《学海》2007,(3):188-193
自19世纪下半期以来,工业事故和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纠纷频繁,过错推定日益成为应对风险社会中诸多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法律手段。我国多数学者认为过错推定隶属于过错责任原则的特殊形式,不是独立的侵权归责原则。但为了应对高科技、分工细化背景下的医疗纠纷、环境污染等纠纷,及动物致人伤害等冲突,更好地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同时也促使控制危险的一方当事人努力减少侵害,我国应该把过错推定独立成为一个侵权归责原则。过错推定中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国内一些人士把汉德公式运用到医疗纠纷分析中,这可能会弱化借过错推定保护患者的立法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