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929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51.
李秀梅 《美与时代》2013,(12):70-70
当今,城市社区的美术辅导班举目可见,比比皆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道文化景观。这对于陶冶儿童情操,开发智力潜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社区的美术辅导班能够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对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有着培养和促进作用,但由于来自家长、教师和教育机构的看法不同,就有了一些比较突出的现实矛盾。  相似文献   
152.
在生殖中心(医院)中,将伦理原则的学习与技术规范的掌握相结合,将伦理学评价与员工的奖惩机制相结合,将伦理学研究与管理骨干的培养相结合,将伦理原则的贯彻与工作总结相结合;发挥医学伦理委员会监督的权威作用,重视群众监督手段的督促作用,借助国家行政督导机构和行业法规的震慑作用,是ART增强道德约束能力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3.
<正>要作一个有个性的教师,要作一个新型的有独特施教能力的创新型教师,光研究教育教学而忽略提高自身专业水准是不够的。因为,专业的强弱也会间接影响到你的审美能力,以及在教学中对学生关于美的人文精神的培养与熏陶。美术课堂教学的成效最重要的在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54.
一、发展历程简述在中国近代史上,对于基督宗教的存在与传播不乏一些零星的考证,但基督宗教真正作为一个学科的出现可能要迟至20世纪80年代初,以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成立宗教学这个专业作为开始。经过“文革”的人们,应该如何来重新认识宗教在社会中的合理存在?首批基督宗教研究的学者在论证了此合理性的同时,也给予了宗教政策以合理性支持。学者们论证依据便是“基督宗教是西方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55.
高校教师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势必对高校的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对当前不同职称和学历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态度进行了分类调查;进而针对调查结果分析了内在问题,指出教学是作为教师的必要条件,是根本之所在,科研是作为教师的充分条件,是动力之所在,二者辩证统一于教育实践过程中;最后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建议只有从管理者、组织者及实施者多个层面着手,才能真正形成二者的相互推动、相互促进,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6.
俞荣根先生1943年生于浙江诸暨,是法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法制委主任委员、重庆社科院院长、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多年来,俞先生一直致力于法学教学和立法实务工作,长期研究儒家法思想和中华法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就这一问题,俞教授接受了本刊的专访,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今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7.
杨宇 《美与时代》2015,(4):76-78
传统的广告教学已经和互联网商业的发展拉开了差距,广告专业的学生应该适应互联网商业的发展,提高创意水平,因此优化广告设计类课程便成为广告专业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问题。O2O模式下的广告教育,应体现高度的科学化、数字化和专业化,对于广告创意人才的培养也要从创新出发,更新教材、加强网络化培训、增加市场观念、加强实践教学等等。  相似文献   
158.

对三孩政策下辅助生殖医疗机构患者就诊过程中呼声较高的以家庭平衡为目的的性别选择问题进行探讨,从概念的界定、产生需求的社会背景及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进行论证,从而推动社会层面的深度思考。同时,结合当前辅助生殖技术中存在的社会需求,提出了以家庭平衡为目的的性别选择是曾经实行的“生男即止法”的延伸。但以家庭平衡为目的的性别选择还需要以辅助生殖技术规范应用为前提,应该从法律法规的完善、技术应用的监督及审查体系的加强等方面推动工作,防止相关技术的滥用。

  相似文献   
159.

以具身性体验为视角,调查辅助生殖治疗中的药物施用、取卵、胚胎移植、怀孕等事项上女性的体验,讨论辅助生殖技术介入过程中女性的不确定性焦虑的体验。分析发现:技术介入让女性承受巨大的生理痛苦和健康风险;技术介入也是技术话语对女性生育力的建构过程;而正是这种建构使女性身体问题化,让女性深陷焦虑;女性在传统生育话语框架下,应对治疗中不确定性的焦虑,其主体性受限,女性在技术介入过程中仍难有自信。

  相似文献   
160.
报道了1例70岁高龄男性的助孕情况,探讨了高龄男性生育现状、高龄男性助孕存在的问题以及助孕易于引发的伦理问题。意在提醒生殖中心工作人员在接诊高龄男性患者助孕时,既要尊重其与配偶的生育权,又要充分告知高龄男性生育给自身、配偶及后代带来的风险。助孕前应加强医患沟通,遵循有利于患者原则、知情同意原则、有利于后代原则,同时接受伦理委员会的监督,严防技术滥用,适时劝导高龄男性患者放弃助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