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11.
儒学的传播对我国少数民族哲学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儒学也因我国少数民族哲学和文化的融入而更加丰富多彩。回溯儒学与我国少数民族哲学和文化这种交相融汇、互动成长的过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2.
西方思想中两大对立且互动的力量是科学和宗教,科学与宗教的二极互动,使哲学在两者之间左右摇摆,表现在思维方法上,则呈现出诸多稳定的思维原则的形成以及与这些思维原则直接相关的若干思维偏向上。  相似文献   
113.
论公民道德建设的外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世界各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类型,可归类为三种范式:一是"由思想到行为"的偏重思想道德认知教育的模式,二是"由行为到思想"的注重行为合规则的模式,三是"思想与行为双向互动"的教育与制度管束有机结合的模式.基于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实情以及当下公民道德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在坚持思想道德教化的同时,尤其要注意推进行动道德的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4.
外群体偏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义娟  佐斌 《心理科学》2008,31(3):671-674
内群体偏爱在早期的群体互动关系中似乎成为定论.文章在简要介绍内群体偏爱的理论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外群体偏爱的现象及其研究例证,特别介绍了弱势群体成员心理上内群体偏爱与外群体偏爱共存现象,与优势群体成员的外群体偏爱;并对外群体偏爱研究进行了评价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5.
采用《大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评定量表》对60名被试进行研究,区分出社会性发展良好、中等和迟滞的被试。接着采用行为实验的方式考察社会性发展水平对被试交往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社会性发展的总体水平只对被试与女性互动对象互动的面部表情上产生影响,而社会性认知、社会性情感和社会性行为水平对被试与不同性质个体互动的某些行为上产生影响。第二,社会性发展的总体类型对被试面对不同互动对象的同一行为反应上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有限,仅在面部表情上表现出性别差异;而社会性认知发展类型和情感发展类型对不同互动对象的同一行为表现出有限的影响。第三,社会性发展迟滞的大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对实验任务冷漠或过度热情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6.
王怀勇  刘永芳  顾雷 《心理科学》2013,36(1):164-169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建模技术探讨互动公正对员工绩效与主管承诺的影响及其机制。通过分析215份员工和其直接主管的配对数据,结果发现:(1)互动公正通过主管认知信任的部分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员工的任务绩效,即一方面直接影响员工的任务绩效,另一方面通过认知信任间接影响员工的任务绩效;(2)互动公正通过主管情感信任的完全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员工的进谏行为;(3)互动公正通过主管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的完全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员工的主管承诺。  相似文献   
117.
《学海》2017,(1):163-167
随着基层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基层治理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导致传统治理格局已无法适应农村基层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探索新的治理模式已经成为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而农村基层互动治理就是适合农村基层社会发展趋势和民主治理客观需要的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农村基层互动治理是在吸取西方治理的思想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农村自身实践发展需要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治理范式。这种新的范式是通过多元主体参与,在农村基层政府与村民自治之间建立一种衔接互动的治理关系,以达到协同共治基层农村事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8.
领导执行公正准则指领导展现与组织公正各维度的准则相一致的管理行为。解释该行为的主要理论为社会交换理论和公正道义模型。领导的道德特质、公正经历、地位以及领导与员工互动中知觉到的员工的交流风格、可信性、归属需要是影响领导执行公正准则的主要因素。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组织因素对领导执行公正准则的影响, 从模型互补的角度完善理论解释, 明确间接交换对领导执行公正准则的影响, 并开展领导执行公正准则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19.
德育良性互动: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新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中效益不佳的原因之一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道德互动不足,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合力凝聚不够。道德教育的良性互动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为此,要充分发挥三大德育领域中的施教和受教双方的“互动”机制,并做到与“三位一体”德育网络整体“联动”的有机结合;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以营造和优化道德互动的舆论环境;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并与整个公民道德建设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0.
中国家庭中的亲子互动行为与儿童行为抑制性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家庭录像的方法对53名中国4岁儿童在家庭自由游戏和拼图游戏小与父母的交往行为进行了观察,并在这些儿童7岁时任实验室里的行为抑制性进行了录像观察,从而考察了在家庭自然环境中的亲子互动行为与儿童行为抑制性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以上家庭录像的两个情境中,随着年龄的变化,母亲的控制行为越多,儿童抑制倾向的发展速度越快,作抑制倾向发展得越慢;儿童顺从行为越多,儿童的非抑制倾向发展得越慢,抑制倾向发展得越快。父母之间的情感表达越亲密,父亲在身体上对儿童的积极情感越多,儿童的非抑制倾向发展得越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